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现代化亟待生态转型 > 生态现代化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态现代化
  文章来源:1.江苏省委党校 2.中央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07-08-06 【字号: 小  中  大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生态现代化与新兴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的生态现代化战略必须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中国的特殊性,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 工业体系 产业集群

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单纯地把自然界看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生态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也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将现代化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党的十六大创造性地指出:中国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正与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协调一致。因此我们要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保证生态的现代化。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义生态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提出了广义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并提出了广义生态现代化“三化一脱钩”,即非物化、绿色化、生态化和经济发展与远景退化相脱钩的基本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而且是切实可行,与生态现代化在思想上协调一致,在措施上相得益彰。

(一)新型工业化与非物化相一致,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脱钩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提到,广义生态现代化的非物化,内涵为:高效低耗、高品低密。其中“高效”是指高物质生产铝、资源生产率等;“低耗”是指降低经济和社会的物质消耗;“高品”是指提高经济的服务比例、文化比例、信息和知识比例等;“低密”是指降低经济和社会的物质密度等。这与新型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特点不谋而合。

1、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优化工业结构,提效降耗,促进中国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新兴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当今时代,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全球化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以及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动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是一个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科教文卫和其他各项服务业中广泛应用、深入开掘、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必将大大缩短摸索过程,将社会资源从过剩的产业转向稀缺的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首先,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并能引起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朝阳产业,会创造出众多新的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又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它的迅速发展,会大大推动经济进一步繁荣,从而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第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我国是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庞大的工业规模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全国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吸纳数以亿计的城乡劳动力,转移数以千计的农村人口,为我国最终实现工业化铺平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可以保证“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实施。

绿色化的基本内涵是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排放,发展环保技术;生态化的基本内涵是大力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预防环境事件,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这与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要求相一致。新型工业化要求“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避免“先发展,后规范”、“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利用效率;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施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使我国的工业体系和工业部门实现从以消耗资源技术为主向以节约资源技术为主的转变。

时至今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仍然停留在“原字号”水平上,如原粮、原棉、原布、原煤、原油、原木、原种……等等。产业链低端的资源消耗性企业重复设置严重,形成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加大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利用效率,避免“先发展,后规范”、“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信心工业化道路还能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施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我国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

2、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

新工艺的发明,新能源、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新产品的开发成功,技术和效率的提高不仅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更加是生态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然而,“市场换技术”模式换不来核心技术。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则成为主线,但却忽视了自身的科技积累和自主创新。发达国家在高技术行业对我国进行封锁,以国家安全等为理由,限制对我国的技术出口。因此,想靠技术引进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不能成为我们长期的战略方针。只有通过加强自主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我国自己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才能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低消耗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经济体系指出了工业企业技术革新的方向。但同时新型工业化模式还需要在税收和价格政策方面完善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工业企业尽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完善的工业税收价格政策是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内在动力。一般来讲,环境保护带有很强烈的公共产品色彩,因此政府在生态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生态现代化。

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像环境污染这样的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的经济政策很多,除了税收以外,最主要的还有公共管制、收取排污费、补贴等手段。这些经济手段相对于税收来说,其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弊端:公共管制不仅需要政府规定污染产品的社会总量,而且还要为每一个企业规定个别的限量,这样才能在总量超过规定水平时找到具体的责任者,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某些单个企业的污染程度下降,但整个社会的污染增加的情况;补贴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同时由于补贴的存在,污染企业的利润可能较高,这会降低该行业的退出率,鼓励新的生产者进入该行业,同时补贴会刺激本来不污染的企业为获得补贴而排污,并且只要补贴的激励高于治理污染的边际费用,企业就会增加排污,以求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排污费过分强调谁污染谁治理,无论在技术上、资金上、管理上都会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社会意识,污染防治还没有成为大多数排污者的自觉行为,不仅治理工程会被种种借口予以拖延甚至遗漏,而且建成后的有效运转也往往难以保证。

开征环保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的,他的观点已经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目前,欧美国家征收的环境税概括起来有:第一,对排放污染所征收的税,包括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汽车排放的尾气等行为课税,如二氧化碳税、水污染税、化学品税等。第二,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也可以称为对固体废物处理征税,如润滑油税、旧轮胎税、饮料容器税、电池税等。第三,为减少自然资源开采、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而征收的税,如:开采税、地下水税、森林税、土壤保护税。第四,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征税,如:噪音税、拥挤税、垃圾税等。第五,对农村或农业污染所征收的税,如:超额粪便税、化肥税、农药税等。第六,为防止核污染而开征的税,主要有铀税。这些环境税收手段加强了环保工作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芬兰全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初的每年60万吨减少到几万吨;美国多年来坚持利用环保税收政策,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70年代减少了80%,空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些税收措施,但比较零散且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无法充分起到调节作用,也无法满足环境保护所需资金。严格地说,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而且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在扶持或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现行具有环保功能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共识。

2、完善工业价格政策,

合理的工业价格政策可以提高新型工业化产业的合理利润,能使新型工业化产业实现资本再生产,从而促进生态友好型产业的自主发展,使社会生产资源自动向生态友好型产业流动,实现社会生产模式的最终转变,实现生态现代化。

当前资源定价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真正价值的认知不足。自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充分地反映自然资源本身应具备的价格,因为自然资源价格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因而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污染物的无度排放。

其次,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产品低价除了造成自然资源开发技术的落后外,还驱使企业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影响了我国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我国新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行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再生、补偿。针对当前自然资源价格制定相对不合理,而导致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效率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与环境有关的资源价格和产品价格入手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资源价格上讲,要包含资源开发、使用成本以及环境保护和再生的成本,同时,建立相应的市场,在市场中形成资源价格体系。在工业生产成本中合理确定资源价格,避免低价的大量的消耗环境资源。从产品价格上来讲,可以包括企业为避免污染环境而采取的技术革新,或者产品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或补偿的费用。通过合理的资源环境定价政策,真实反映工业企业的资源成本,同时,价格反映的信息回馈机制直接影响着企业使用环境资源的态度,对于降低资源的无效损耗和破坏、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保证。

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也是以最优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在现实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工业化,也不同于发达国家以往的工业化,它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内容。同时,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选择。

(二)建设产业集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和相近产业的若干企业及相关机构,为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形成网络性的专业化分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现代产业经济现象。作为一种现代产业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优势,使之成为现代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佳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1、新型工业化中的信息化推动着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

构成产业集群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物质与信息,在集群中产业之间能量传递和交换的物质流与信息流是相互依存的,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集群中的产业关联基础发生了从物质流为主向信息流为主导的根本性转变。在区域经济联系网络化的推动下,企业不仅仅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然后从整体利益中分成。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并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所以,通过产业的柔性集聚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域,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功能和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有力地推动着集群内的产业升级,带动着所在区域的产业升级,进而形成并不断提升集群内产业所在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是循环经济的载体。

产业集群以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密度的集聚为特征,有利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群通常是在一个或者几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的。围绕这个或者这几个核心企业的拳头产品, 在同一地理空间上高密度地聚集了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企业,从而在生产环节上形成了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相互配套、彼此衔接、关联发展的产业链条。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不仅上游产品是下游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原材料,而且它们的许多“废弃物”( 废气、废热、废水、废品) 也成了其它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在这样的生产循环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生产第一种产品后,它的剩余物将是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剩余物则成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产业集群的形成,即同一产业及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度密集的聚集,使这种产业链条和生产循环的形成提供了便利,使之成为了可能。这种由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密度的集聚,以及产业或产品的关联度所成就的资源循环利用,便在集群内部形成了从废物转化到原料的生态产业链,即各种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业集群内的这种由资源循环利用所形成的生态产业链,是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的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这种产业共生组合,既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高区域环境效益。

在提升产业的集约性和循环性,推进产业的生态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势是集群以外的经济体所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新型工业化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证实,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质财富,还有可怕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新型工业化则不同,它要求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减少乃至最终消除工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全民族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同时,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这与生态现代化的基本药酒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我们应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炎,唐思航. 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问题探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2]李炳炎,江皓. 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实现方式选择[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10.

[3]李炳炎,王小刚.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J].学习论坛,2006,6.

[4]计金标. 荷兰、美国、瑞典的生态税收[J]. 涉外税务,1999

[5]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6]王梦奎主编. 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4.

[7]陈永申. 生态现代化、循环经济与绿色技术[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7,4.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