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创新风采录
黄有成:科研必须面向市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1-10 【字号: 小  中  大   

采访成都地奥集团副总裁、党委书记黄有成的前一天晚上,中国女子网球队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奥运会的女子网球双打冠军,成为名符其实的“黑马”,但黄有成对“黑马”一词有着另外的体会。1989年,投产未满周岁的地奥一举创下244万元产值,还清借款;16年来,地奥从借款50万元到净资产超过25亿元,原始投资增值5000倍。他们的感受和李婷、孙甜甜当时的感受也许是同样的吧。

记者:地奥集团的“成名作”地奥心血康在当初欲走向市场时最高开价仅20万元,相信第二年创下244万元产值时,当初那些不英明的投资者们也会觉得这是匹“黑马”吧?

黄有成:地奥心血康是中科院“六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80年代能拿出50万元做研发并不容易,而且还花了整整七年时间,在临床中得到了医生和病人们的交口称赞。研究所和课题组技术转让跑了很多家,那时最高的开价是20万元,真是挺让课题组寒心的。大家都觉得不能这样把一项能为人类健康做出很大贡献的成果糟蹋了,于是,以董事长、总裁李伯刚为首的课题组便借款50万元,租下中科院成都分院图书馆的一角,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不过,若不是那些企业的“不英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地奥了。

记者: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地奥集团是靠什么保持优良的竞争态势的?

黄有成:高科技产业要守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第一法宝。我们一直致力于战略上、科研体系建设上和技术上的创新。1995年,地奥集团制定了“以药业为主,以天然药物为主导产品,集约经营,发展成为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1998年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发挥地奥雄厚的技术力量,研究、开发、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基因药物和天然药物,形成产学研完整的创新体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队伍”的技术创新规划。2000年又明确了“致力于人类健康,培育药物研究、生产、营销的核心能力,创建世界一流制药企业”的宗旨,形成了一整套战略创新体系。

记者:您提到的那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队伍应该是整个地奥集团的核心吧?

黄有成:要取得市场优势,必须占领科技制高点;要占领科技制高点,必须具有强有力的科研体系,在我们这里不仅仅注重人才,更注重给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条件。地奥集团现有科技人员1482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学科带头人14人,博士及博士后20人,每年的科研投入6000万~8000万元。还建有天然药物、药物合成、基因工程药物、药物制剂等国内一流的实验室,科研实力在医药界是首屈一指的。

记者:这么严格的立项评审,可以说是保证地奥创新实力的法宝吧。

黄有成: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学术水平的论证,就是要保证新产品的“新”,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地奥心血康为什么能居全国名优特新药类产品销量首位、全国心血管病同类药用量第一位、全国治疗性中药销量第一位,就是因为其具有品种、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地奥集团在地奥心血康如日中天的时候又进行了黄芪注射液、脂必妥胶囊、重组葡激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工艺、品种的研制。从1992年开始,12年间有12种新药面世,目前在研的有几十个,有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国家一类新药从1992年就开始研发,目前已经上临床了。

记者:据我了解,地奥集团在这十几年间经历了两次更名,这是为什么?

黄有成:我们刚建厂时,课题组科技人员对企业体制问题并没什么考虑,然而随着药厂产值、效益超速增长,车间、办公室四处分散的机关大院办厂方式已明显不适合企业的发展。1993年,为了满足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药厂由成都分院迁入了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现代化厂区里迅速实现了生产、管理和科研力量的整合,并将其更名为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

记者:从现在看来,地奥集团无论是从科学界来讲,还是从企业界来讲,都是一面旗帜。他成功地为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作出了示范,您觉得为什么我国目前在高科技成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贡献率上这么低?

黄有成:高科技产业要推动工业化进程,首先在高科技项目选择上必须面向市场,这是先决条件。项目选择好了,就打下了产业化的基础,站在了成功大道的起跑线上。我国70%以上的高科技项目不能产业化,有三个原因:一是科技人员眼睛没有盯着市场,没有根据市场要求选题,没有面向市场搞科研,而是眼睛盯着论文,闭门搞科研。二是科技人员和政府没有下功夫解决科技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难题。三是国家在政策上注重市场不够,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业绩评定,把论文、科研成果放在了首要位置。地奥不是这样,科研成果好坏,要由经济效益说话。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