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创新风采录
李崇银:科学不可炒作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0-13 【字号: 小  中  大   

为静心工作,不被烦扰,也为方便在节假日工作,李崇银院士把中关村一栋即将拆迁的旧楼里的一间简陋房间作为了自己的一间办公室。这位热爱科学、被北京市聘请为“科普大使”的大气科学家,谈论的总是公众话题。

关于传媒对科学的报道,他说,“科学需要媒体,但万万不可炒作。科学必须求真和实干,一旦出现炒作,就难免‘虚火’上升,对媒体和科学发展都不利,更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即便为引起公众注意,也应遵循和遵从科学的原则去报道、去宣传。如气候变化问题,可以说是一种有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现象,但最近又是所谓‘秘密报告’,又是电影《后天》,加之各地出现的一些气象灾害(其实相对来讲不算很严重),炒来炒去真让一些人横生不必要的恐慌。对于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科技界和政府部门需要关注,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但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中国发展到今天,思考问题时应该成熟、理性起来。”

关于气象预报,他认为天气和气候的预报和预测是科学工作,我们既要相信预报,也要知道预报不可能100%地准确。他说,他并非想为气象预报员推脱责任,只是想告诉公众,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变化性,其原因非常复杂,预报未来确实是件很复杂的事,有很大难度。科学发展到今天,还不可能对天气和气候变化作出完全准确的预报。但另一方面,对于从事研究和业务工作的人,应考虑是否充分利用了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报的准确率是否能更高一些?目前,世界各国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虽只在20%~30%,但几小时的临近预报的准确率应达到60%~70%,气象工作者应更加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问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的水平时,他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的研究和预报业务都有长足的发展,水平提高很快。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1.业务预报的准确率还有差距,例如欧洲中心的形势预报的可用时效平均已达8~10天,而我国只有5~7天;2.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不够,其实,如将每年防灾救灾款项1%~2%比例的经费用作专项科学研究,就很不错;3.高新技术设备、尤其是巨型计算机相对比较落后;4.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在软件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差距;5.科研成果很快用于实际业务还有差距。”“我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正确科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通过科技人员的共同奋斗、求实创新,我国的气象科学一定有美好的未来,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