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创新风采录
文洁:科学家党员应感染身边的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0-13 【字号: 小  中  大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句话,在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文洁心中一直是神圣的,可引以为自豪的。尤其在2003年SARS之后,文洁对“党员”的体会又深了许多许多……

关键时刻影响他人

接受采访时,文洁回想起了去年那段日子:“党员与普通员工的根本区别应该表现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风险。去年4月11日,我所SARS项目正式启动,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在两天之内改建一个P2实验室所有设备仪器和安全防护装备全部到位。刚接到任务时我脑子一懵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但我还是马上行动起来。

“在开始联系生产生物安全柜的企业时我们就遇到了困难。当时,北京所有进口生物安全柜代理商都没有现货我们最后联系到江苏的一家仪器设备厂但他们也没有现货只能现组装然后从上海运送到北京。对方一开始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开始了电话说服工作从晚上9点多钟一直到深夜1点多向对方单位不同人员包括值班人员、供销科长、车间主任、厂长等拨打电话,直到他们点了头。紧接着我又以同样的方式说服上海汽车运输公司在第一时间里将货物送到北京。实际上,在电话中我表述的中心意思就是‘国难当头时,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国分忧,为民解忧’。就这样我说服了许多不曾谋面的陌生人把实验室建立起来了。

“这一次看似普通的经历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它让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浓浓的爱国热情。我想对大家说: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中华民族是经得起考验的民族。”

冲在前面不是口号

文洁清楚地知道,2003年SARS袭击人类的时候,任何人对SARS都知之甚少,不断发生的死亡摆在人们眼前,只要接触,便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作为一位专门从事病毒分析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文洁恐惧过,但她更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于是,当第一批病人血样样本送到基因组研究所时,她第一个走进实验室,像战争年代的战士那样走上战场去与敌人拼搏,并且义无返顾。她知道,她的无畏将给“战友”们赢得时间和经验,给中国科技赢得难得的一笔。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要坚持、再坚持,把实验数据拿到手。

果然,当她在实验室整整呆了8小时,处理完毕第一批珍贵的标本,并安然走出来的时候,基因组研究所再没有人恐惧和怯懦,党员们站出来了,技术人员们一个接一个冲了上去,是基因组研究所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刻,迅速、顺利地研制出了第一批SARS快速诊断试剂。

尤其让文洁没料到的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那一惯淘气不懂事的孩子似乎都被感染了,在电话里对她说,“妈妈你要保重自己,我会照顾好自己,在家好好等你。”

文洁说,“非典”不仅考验了北京,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其实也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

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有一次,她坐公共汽车,有人随地吐痰。她看到后既没有呵斥他,也没有用鄙视的目光注视他,而是对他从痰的组织特性谈起,讲到痰对疾病的传播作用,吐痰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再谈到随地吐痰对一个人形象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假如全国十三亿人口,人人都随地吐痰,那我们一定生活在痰的海洋里,我想你一定不希望是这样。”听了这句话那位吐痰者的脸刷地红了,说:“我会记住你,更一定记住你说的话。”

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文洁都十分耐心地给人们讲一讲科普。文洁认为,科学家既然比他人在某些方面懂得略多一些,就应该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在研究之外,随时用自己的知识或智慧感化他人,教育他人。科学家做科普并非一定依靠组织不可,而应该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洁还告诉记者,她今天之所以做了一些让人们认同的事情,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来自于基因组研究所的集体力量。她说:“我常常被周围的人感动着,是他们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正是团队的每一个员工在与SARS的较量中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作用,才让这一个个奇迹变为现实。一场SARS的洗礼让我们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又一次经受了考验,我为能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她还说,“如今,我获得这些荣誉,并不是我修炼得来,我身后站着一大批支持我的人,他们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