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王志新谈院士“多栖”:不是票子驱动就是面子驱动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春琳 张国 发布时间:2010-03-11 【字号: 小  中  大   

院士“走穴”现象,不是因为票子就是因为面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3月10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评论了当前出现的院士“多栖”怪现象。

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的官方信息显示,全国有中科院院士699人、工程院院士719人,两院总计1418人。据教育部统计,两院院士中将近4成是高校教师。以此计算,任教于高校的院士约为550人。可记者仅把27所高校自己宣布的院士数量简单相加,就算出了500多位。

一些院士在几家单位身兼数职,已是学术界公开的秘密。实际上,身为中科院院士,王志新委员自己就接到不少高校发出的担任双聘教授的邀请。有高校表示,我们这里非常重视院士,如果能够请到的话,“可以提供一栋小别墅”。

王志新婉拒了很多这样的差使。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干好那么多事儿,也很难给各个学校培养学生。

“这些高校不是利益驱动,就是面子驱动。”王志新委员说。比如有的院士调离原单位还挂着名,是原单位为了撑门面。

更多的单位争抢的不是院士,而是院士手中掌握的资源。“这跟我们资源分配的计划模式有关,院士在资源分配的时候能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某些重大项目评审中能起关键作用。利用院士的名义,也可以从政府部门争取资源。”

因此,高校聘请兼职院士虽然所费不菲,但只要请到院士,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可是,院士毕竟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

“教育行政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资源分配的行政化。”王志新说。

去年,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被揭发,他所在的课题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有14篇,其中,署有李连达姓名的3篇论文有造假问题。

李连达表示自己一无所知,并解释,浙大药学院院长只是自己的兼职,每年去的时间有限,每次去更是只有一天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而且还是集体开会的形式。

另据公开报道,李院士为浙大带来了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中国工程院对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是:浙大科研合作者贺海波等人剽窃情况属实,浙大药学院兼职院长李连达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浙大校方随后也表示,不再续聘李连达。

王志新委员认为,解决院士“多栖”问题,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方面。教育去行政化,不仅是官位去行政化,关键是资源分配的去行政化。要让那些“挂名”院士不能给单位带来利益,说不上话,算不得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