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陈俊武:就《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与何祚庥院士商榷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3-09 【字号: 小  中  大   

1.标准煤折合CO2数量一般按2.4吨/吨,而非文中的44/12=3.67吨/吨(因为标准煤含碳不到70%),为此80亿~110亿吨的CO2减排数据应降低。

2.按最近公布的统计公报数据,2009年耗一次能源约31亿吨,比上年增加了6.3%,而同期GDP增加8.7%。照此计算得到2009年的单位GDP能耗比2008年只下降2.2%,而非预测的5%。按历年公报的数据计算得出2005年~2009年这4年中GDP增长幅度为1.116×1.13×1.09×1.087=1.49,能耗增长幅度为31/22.47=1.38,那么,2009年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00(1-1.38/1.49)=7.4%,平均每年递减小于2%,远低于要求的4%。不悉为何出现如此偏差?但我认为官方的统计公报数据应是可信的!参考以上实际递减数据,可重新测算2010~2020年均节能率。

3.节能量与CO2减排量非正比关系,只有当扣除非化石能源的数量以后,并且根据化石能源结构(石油与天然气比率)调整标准煤折合数量(从2.35到2.2),才能关联节能量与CO2减排量。因为要求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总能耗中达到15%(按2005年非化石能源在总能耗中占4%,另能源结构调整后标准煤折合CO2数量相对减少4%),所以减排CO2量40%~45%的承诺相当于节约总能耗30%~35%。

4.基于以上数据计算,2005年至2010年间的单位GDP能耗递减率应为2.3%~2.8%,鉴于2005年~2009年平均少于2%,今后11年单位GDP能耗递减率应为2.5%~3.0%。但考虑到随着工业化进程,GDP构成将改变,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增加,从而使单位GDP能耗下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即使到2020年,也只有若干地区进入后期。如果今后11年内第三产业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程度按-4%计算,则每年平均减少0.4%,上述年均单位GDP能耗递减率在扣除第三产业的影响后,相应为2.1%~2.6%。

5.水泥行业的碳排中,约2/3来自原料石灰石化学分解,2005年水泥产量10.6亿吨,来自石灰石化学分解的CO2约3.9亿吨;2009年水泥产量16.5亿吨,来自石灰石化学分解的CO2约5.6亿吨。目前建设中的熟料产能达2亿吨/年。由于水泥生产减排CO2量的措施不多(单纯靠余热发电效果有限),如果水泥行业与国民经济GDP同步增长,难以实现降低单位GDP排放CO2量40%~45%的指标。况且,水泥行业产能已经偏大(约占世界的一半),建议限制2020年全国单位GDP水泥产量为2005年的55%~60%,总额约20亿吨/年。如果今后产能超过此指标,则多出的CO2量(约为0.5吨/吨产量)只能靠其他行业“消化”?

6.即使采用以往的强化节能措施,单位GDP能耗年均递减率为2.1%时,每年节能任务从0.6亿吨标煤(下同)递增到1.1亿吨(不计水泥行业转来的额度),节能难度同样很大。要求单位GDP能耗年均递减率为2.6%更非易事(从0.9亿吨/年递增到1.5亿吨/年)。我同意何院士的基本观点,建议国家应采取十分得力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诺言能够如期兑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