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技术(DMTO-Ⅱ)在北京首签工业化示范项目许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与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这是DMTO-Ⅱ工业化技术全球首份许可合同,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在走向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等有关部委及大连化物所领导,DMTO-II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及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签约仪式。会议由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安会主持。
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从甲醇制取烯烃是实现国家“以煤代油”战略的瓶颈技术之一。近期,我国在甲醇制烯烃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0年5月19日,由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工业化技术(DMTO-II)在陕西省华县通过了72小时工业化试验技术现场考核;6月26日,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装置(年产60万吨烯烃,采用第一代DMTO技术)在神华包头投料运行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煤制烯烃新兴产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大连化物所副所长、DMTO项目负责人刘中民研究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技术开发历程。刘中民研究员从世界油价历史趋势、油价机器相关要素、我国资源特点、国内乙烯供需平衡情况入手,阐述了DMTO技术的重要战略意义;DMTO项目近30年的研发历程和进展、关键技术指标及其经济性;神华包头DMTO项目进展;第二代DMTO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应用前景等。
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华炜、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国良代表DMTO-II工业化技术许可方,与被许可方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荣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和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共同合作的“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II)工业化技术”取得新的突破,这是继三方在2006年联手成功开发DMTO工业化技术,开辟了一条从煤经甲醇制取烯烃的新路线之基础上,完成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成果。这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对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李静海在讲话中代表中国科学院向陕西省政府在甲醇制烯烃工业化技术开发中给予的始终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此次DMTO-II技术的成功开发,是陕西省和中国科学院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方面的重大成果,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对外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从中可以体会到,国家需求是科研工作取得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的不竭动力,而研究所与企业密切合作是科研成果后续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第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开发成功后,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从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深化双方的合作,按照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思路,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于2008年联合成立了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从体制上建立起了一项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开发、再到产业化应用的快速通道。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成立后运作良好,不到两年时间,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开发了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Ⅱ)工业化技术,同时还有多项关键的化工产业化技术正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表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活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创新体制改革一定还会催生更多的自主创新技术,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II)示范项目技术许可的签订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在走向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发表讲话
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