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发布时间:2014-03-12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方法学》
  两种小分子可改善白血病干细胞体外培养环境
  《自然—方法学》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人体白血病干细胞生长的实验室培养条件。这种在体外培养癌症干细胞的方法将为科学家从理论上研究这些细胞的自我再生机制以及筛选出能阻碍其生长的药物起到促进作用。
  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非常难以用药物标靶治疗的,并且容易导致癌症复发。针对这类细胞的研究瓶颈在于科学家无法通过试管培养和繁殖这些细胞,如果试图人工培养这些细胞,那么它们将很快失去癌症干细胞的特性以及致癌能力。
  Guy Sauvageau等人找到了两种小分子,当他们将其加入培养媒介中,可改善功能性人体白血病干细胞,使其在试管中保持7天。这两种小分子产生的效果是累加的,因为进一步研究显示它们是通过独立的方式产生影响的。这两种小分子可以阻断细胞在试管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分化。
  《自然—纳米技术》
  新载药纳米粒子可抑制中性白细胞过度活跃
  载药纳米粒子的定点投递有可能让小鼠肺部组织免受炎症损伤,这是近日《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发现为一些炎症疾病如急性肺部损伤或脓毒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中性白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负责对体内损伤或感染位置进行处理;但是,如果中性白细胞活跃数量过多,则会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Asrar Malik等人利用清蛋白这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制造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粒子,并让其加载pineatannol—— 一种抗炎症药物。附着在肺部内壁而非损伤部位的那些活跃中性白细胞吸收了这些载药纳米粒子。中性白细胞获得释放,并随后迁移到损伤部位。研究人员观察到这些纳米粒子的静脉调节阻止了有炎症迹象的小鼠肺部持续受损,因为纳米粒子使得中性白细胞的促炎症作用失效。
  研究人员相信载药纳米粒子与免疫系统一起保护身体不受感染,抑制了由于中性白细胞过度累积产生的损伤,为抗炎症治疗提供了一个适应性强的平台。
  《自然—气候变化》
  依赖化石燃料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碳排放上升
  自197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出生平均预期寿命就开始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的代价却十分显著,《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篇论文如此评价。
  过去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确实能改变生活质量。但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是化石燃料,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碳排放的上升。许多研究聚焦的是经济发展与排放之间的联系,却少有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人类福祉与排放三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动态关联。
  Andrew Jorgenson计算了106个国家在1970年到2009年间的人类福祉碳强度(CIWB)指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Jorgenson仅从化石燃料和水泥制造来计算)与人出生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他将不同国家按照地区样本分组,评估了每一组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通过人均GDP衡量得出)对CIWB的影响是如何变化的。他发现,在早期阶段,经济发展会导致非洲国家的CIWB减少,但最近数十年这种关系的持续性有所下降。
  对于亚洲、中南美洲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会提升CIWB,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对CIWB的影响则大于其他地区国家,并且保持稳定状态。Jorgenson由此得出结论:只要人类一直依赖化石燃料,那么生活环境的提高只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继续升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