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9月13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09-25 【字号: 小  中  大   

  旅行者1号飞船离开日光层的确切日子
  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1号飞船自它在1977年发射升空以来就在不停地朝着离开太阳的方向前进,而来自旅行者1号飞船的新数据表明,该飞船确实已经离开了日光层的温暖舒适,并进入到一个叫做星际空间的深邃黑暗的太空区域。Donald Gurnett及其同事于今年4月9日至5月22日间提供了这些新的对电子等离子体振荡的测量结果——这是一种在先前的研究中没有被发现的测量结果——它们揭示了旅行者1号位于一个电子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0.08的太空区域之中。
  Gurnett及其同事接着回顾了来自旅行者1号的旧的数据并发现了在2012年10月23日至11月27日间的另外一个有着类似电子振荡的间期。他们计算的在那时围绕该飞船的电子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06;他们说,在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密度变化表明在它们之间的太空区域内有一个平稳增加的“密度斜坡”。
  作好近距离观察HIV的准备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称,科学家们已经对HIV踏进免疫系统之门所利用的两种共受体中的一种进行了首次近距离的观察。CCR5是人类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它是HIV用来进入我们细胞的两种主要入点之一;通过与它结合,HIV的一种蛋白能与其下方的细胞进行融合,并最终钻入细胞。HIV用来发挥这一本领的另外一种受体是CXCR4。
  然而,科学家们只是在最近才获得了对GCPRs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而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对药物设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CXCR4的结构已被破解。如今,在Quixiang Tan及其同事所进行的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CXCR4的对等物CCR5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HIV病毒株利用CCR5的频率更高。
  为了这项工作,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叫做马拉韦罗的抗HIV药物,这种药物通过与CCR5受体结合而使得CCR5不能与循环中的HIV蛋白相结合。Tan及其同事让马拉韦罗与一个经过设计的CCR5受体结合,然后对所产生的受体/药物复合物进行提纯且得到了长度在2.7埃的结晶。对该结合复合物的观察就HIV与细胞融合的分子通路提供了见解,阐明了为什么一些HIV变异株能够逃避像马拉韦罗这样的CCR5抑制剂。
  如果冰架融化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南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冰架下的一种复杂的融化模式。他们的发现可改进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覆盖地面的巨型冰盖会变平并缓慢持续地向外伸展,引起冰向冰河汇聚的海中流去。在近几十年来,Pine Island Glacier(PIG)冰架——这是巨型的南极西部冰盖的一个缓冲区——已经变薄。为了更好地理解PIG下方的融冰模式,T.P. Stanton及其同事通过深部钻孔所布置的海洋传感器对PIG的下方进行了探索。他们发现了一个宽600米的通道,通过该通道,温暖且快速流动的海水沿着该冰架底部的具体部位流动。进一步的评估揭示了一个这样的汹涌且局域性的通道的复杂网络。研究人员推断,它们的影响造成了PIG冰架以每天0.06米的速度融化。Stanton及其同事的研究揭示了冰—海洋相互作用在冰架动力学中的重要性,它继而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预测海平面的上升程度。
  由昆虫“发明”的机械齿轮
  研究人员有时会向自然界寻求工程设计的灵感,例如,模仿蝇类翅膀的扑动来制造会飞的机械装置。但在有些时候,研究人员会发现所谓人类的发明——例如经典的螺丝与螺帽系统——已经在很久以前就被进化过程“设计”出来了。Malcolm Burrows和 Gregory Sutton报告了一个全新的例子,而它正属于后面的(且较罕见的)一种情况:一个被称作伊苏斯的在植物间蹦跳的昆虫属中的成员在它们的后腿中就有着能够像机械齿轮那样相互啮合并旋转的互动性齿轮。研究人员对一种特别的叫做Issus coleoptratus的昆虫拍摄了高速视频并发现,这种飞虱在其后腿的被称作转节的节段上有一个弯曲的狭条,上有10~12个轮齿。
  据研究人员披露,这一动作将该昆虫的后腿紧紧地耦合起来,确保其双腿在跳跃的过程中能同步移动,且两腿之间运动的时间差在几个微秒之内。他们的发现表明齿轮——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明——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演化了出来,且它们在跳跃于植物间的昆虫的自然行为中扮演着一种基本且具功能性的作用。因为若虫在其蜕皮时似乎修复了对其齿轮的任何损坏,Burrows和Sutton提出,这样的维护很可能是为了保持这些齿轮继续转动所必需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