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发布时间:2013-08-29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生物技术》

  科学家可用干细胞制造大量免疫细胞

  近日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报道了一种利用干细胞制造出大量可杀死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人免疫细胞的技术。该技术或能让癌症免疫疗法这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的治疗方法更容易获得实施。

  大多数癌症免疫疗法需要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这种免疫细胞。但是,能够杀死特定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T细胞的数量非常少,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何大批量生产出这种细胞。先前研究显示,要么对T细胞进行改造,来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要么利用重编程技术生长出大量T细胞。

  现在,Michel Sadelain等人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生长出大量的肿瘤识别T细胞,并证明了其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控制作用。研究人员首先将健康人血液中的T细胞分离出少量,将其重编程为干细胞并改造让其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经过严格改造,这些干细胞重新获得了原始T细胞的性质,数量也有很大增加,最后研究人员将改造后的细胞注入患肿瘤小鼠体内。他们发现该实验室培养的T细胞抑制住了小鼠肿瘤的生长,效果与从同一人源血液中分离并经过改造来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的天然T细胞的作用相似。如果该技术能够转化应用于临床,将有更多的病人能够采用这种癌症免疫疗法。

  《自然—生物技术》

  新方法增加禽流感病毒研究安全性

  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可增加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研究的安全性的方法。这将进一步加强“功能获得性”流感病毒研究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实验人员在接触病毒过程中发生病毒感染的风险。

  虽然禽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鸟类的方式发生传播感染,但是目前这些禽流感病毒还不能有效地在人际间传播。科学家最近通过对雪貂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些禽流感病毒通过空气在雪貂之间有限的传播。这些“功能获得性”流感病毒相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预防全球性流行病,但是人们却对这些流感病毒株可能发生有意或无意地泄漏表示出忧虑。

  虽然这些研究的开展有具体的安全准则作指导,但是Benjamin tenOever等提出了一种方法,能进一步保证实验室内外的安全性。不同物种会表达不同的microRNA。研究人员推断,如果带有microRNA标靶的流感病毒感染了可表达该种microRNA的物种细胞,那么流感病毒的表达和复制将停止。他们发现了一种会在人类和小鼠肺部而不在鼬肺部表达的microRNA,然后把microRNA标靶插入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经过此番改造的流感病毒可在动物间传播,但受感染小鼠却没有发病症状。

  研究人员警告称,目前仍不清楚这种病毒是否对人类无害,但该方法可以为实验室病原体的生物防护多添加一层物理屏障。

  《自然—地球科学》

  巨型草食动物灭绝导致营养物质运输减少

  12000年前南美洲大型草食动物的减少导致亚马逊流域的营养物质横向运输的下降,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今天的亚马逊盆地可用磷元素变得有限,《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上述结论。

  Christopher Doughty等人利用模型演示了诸如大型树獭和犰狳类雕齿兽一类的远古巨型动物会通过粪便和身体携带的方式将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带向周边地区。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发现,这些动物的灭绝会伴有地区间营养物质横向运输的显著减少。这种情况在亚马逊盆地是最显著的,减少率最高可达98%,但美洲、欧亚和澳洲地区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Tanguy Daufresne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称,“随着那些对营养物质分布起促进作用的巨型动物的印记逐渐消逝,现在也许是时候追问生物地球化学给全球带来的后果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