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发布时间:2012-11-07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地球科学》

远古冲撞事件导致月球两面岩石构成迥异

据本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月球正面的巨大风暴洋纪盆地可能是导致月球表面成型的一次远古冲撞事件所留下的旧痕。这次冲击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会由不同种类的岩石构成。

Ryosuke Nakamura等人利用从日本月球轨道探测器“月亮女神”获得的数据对月球表面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一些大型撞击坑和直径为3000公里的风暴洋纪盆地周围,存在着辉石矿,表明月幔中曾发生过熔化和外形改变。他们认为这些发现意味着该盆地曾发生过一次冲撞。

研究人员还推测,如此级别的冲撞事件改变了月球正面的地壳形状,导致盆地内形成明确组成成分的新地壳。

《自然—纳米技术》

新方法可放大检测超低浓度生物标记分子

本周《自然—纳米技术》介绍了一种检测方法,可让我们的肉眼有选择地判断一部分疾病生物标记分子的存在。该项研究发现将潜在地有助于资源受限国的疾病诊断。

医学诊断中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是一种传统的夹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装置。

在该装置中,待检测的目标分子和固定在底物上的捕获抗体相结合,然后再与对应的一级抗体结合形成“夹心层”,最后利用可与一级抗体结合的酶联二级抗体进行检测。其中的酶可将底物变为有色分子,其颜色强度可指示出目标分子的浓度。

虽然在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用肉眼是可以区分有色溶液和透明溶液的,但这一方法只有在目标分子达到较高的浓度时才能实现。

为了让肉眼在目标分子超低浓度的情况下仍能作出颜色区分,Molly Stevens和Roberto de la Rica利用原试验中二级抗体上的酶控制金纳米粒子在过氧化氢存在时的生长。

在缺少目标分子时,过氧化物的作用会让金离子快速减少,非聚集性金纳米粒子产生导致溶液变成红色;当目标分子存在时,金离子减少速度慢,导致金纳米粒子聚集,进而形成蓝色溶液。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员在每毫升血浆中仅含1阿克(1阿克=10-18克)目标分子的超低浓度下检测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HIV-1抗原p24的存在,而这是目前的常规手段无法做到的。不过Stevens和de la Rica也强调了该方法的局限性:不能对目标分子浓度进行定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