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血管内膜增生性病变动物新模型建立
有助防治血管成形术后管腔再狭窄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好成 衣晓峰 吴丹 发布时间:2013-01-29 【字号: 小  中  大   

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刘宏宇带领课题组,首次采用血管内纯水(蒸馏水)灌注法+高脂饲料饲养法,成功制作出一种简单易行、可控性强的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研究成果刊发在美国最新一期《心血管病理学》杂志上。

血管内膜增生性病变(IH)是血管损伤继发的一种结构性改变,可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研究证实:内皮细胞损伤是IH病变的始动性因素,其所诱导的细胞聚集可致内膜增厚,并引起支架植入、冠脉搭桥等血管成形术后管腔再狭窄等病变。

目前,专家所用的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大多为高胆固醇血症诱导出的内膜损伤,或是基于重复、连续的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内膜损伤,或者是二者的结合。然而,由于动物模型的血管管腔过小,很难在管腔内操作时制作出不同程度的内膜损伤。

此次新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增生性内膜病变具有显著可控性。该模型有助于深入探讨血管内膜增生与内皮细胞损伤后的功能障碍、细胞迁移、血流动力学、炎症及氧化应激等机制,为临床防治血管成形术后管腔再狭窄奠定了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