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大洋第22航次科考凯旋
硫化物调查、生物环境调查取得突破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陈瑜 发布时间:2011-12-12 【字号: 小  中  大   

圆满完成我国大洋第22航次环球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12月11日回到青岛。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结核、深海环境、深海生物基因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在硫化物调查、生物环境调查方面取得突破。
在硫化物调查方面,此次科考发现16个海底热液区(大西洋5个,太平洋11个),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南纬26度热液区是目前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自2007年发现第一个海底热液区起,我国已在三大洋发现了33个海底热液区,占世界30多年来已发现热液区的十分之一强。

在生物环境调查方面,我国首次在南大西洋捕获了疑似新物种深海鱼和大量盲虾等热液生物,对热液区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首次获得不同深度水体中的微生物滤膜样品和大空间尺度不同环境的基因资源样品,为深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资源获取提供了珍贵样品;首次获取了多金属结核环境特别受关注区内大范围、多站位、全深度的环境数据及生物和微生物样品,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CC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首次在中印度洋东经80度获取了密集的环境参数,为印尼贯穿流对印度洋环流及气候影响研究提供了关键实测资料;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布放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连续采集的气象要素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在东太平洋海隆布放并成功回收了深海锚系,获得了热液区长达111天的近底资料。

“大洋一号”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去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历时369天,经历9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是我国大洋科考史上时间最长、里程最长和科学考察范围最广的大洋科考航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