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科学家发现成瘾药物戒断症状形成新机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孙国根 王春 发布时间:2011-12-04 【字号: 小  中  大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3年攻关,发现成瘾药物戒断症状形成的新机制,发现“戒断成瘾药物后所产生的痛苦与激活脑内另一个脑区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有关”。如果对人体杏仁核多巴胺系统进行干预,将可控制药物成瘾者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药物复吸行为。这一成果已发表在11月3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药物成瘾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药物成瘾的患者即使戒毒后,还会不顾一切地寻找药物。这样做既是为了享受成瘾药物所带来的快感,同时也是为了消除戒毒后难以忍受的痛苦。专家研究证明,成瘾药物所产生的快感或痛苦,会和环境中的各种线索相互作用,最终使患者产生关联性记忆。那么药物成瘾患者的快感和痛苦,是通过怎样的神经机制与环境中的线索相关联的呢?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平教授带领团队,着手探索复吸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他们深入研究了吗啡成瘾鼠脑内杏仁核的变化,最终发现,吗啡使多巴胺对脑内“活性分子”谷氨酸的作用由原来的抑制逆转为兴奋,而这种兴奋正是因为吗啡“动员”了杏仁核突触前部位原本“沉默”的多巴胺D1受体,最终使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功能由“低迷”转为“亢进”,从而逆转了杏仁核内多巴胺对谷氨酸的作用。结果证明,吗啡成瘾鼠脑内杏仁核中多巴胺对谷氨酸作用的逆转,可能是将药物戒断后的“痛苦”症状与周围环境线索“偶联”的重要神经机制。专家表示,如果对这一成瘾机制进行干预,可能成为减少药物成瘾者因环境因素导致药物复吸的新策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