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科学家成功破解人体代谢废物2HG致癌机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王春、孙国根 发布时间:2011-01-21 【字号: 小  中  大   

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发现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诱发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作用机制。这一新突破于1月18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肿瘤研究的国际顶级期刊《癌细胞》上。

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内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后,在人体细胞内会生成并累积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由于2HG在癌细胞内累积,可能是致癌的“元凶”。但2HG致癌的作用机制却是一个谜团,揭开这个谜团对于癌症尤其是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发生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以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3位教授为首的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病理系等开始一系列攻关。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2HG作为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后生成并累积的代谢废物,一般在人体细胞中含量很低,但是如果2HG大量累积,就会促进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因为2HG的累积可以直接抑制包括人体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与DNA去甲基化酶在内的多个重要双加氧酶的活力,而双加氧酶是人体内可控制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酶,如果它们的活性降低,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也就是说,双加氧酶的活力降低后,会改变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方式,进而诱发肿瘤。人细胞内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低是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力来控制,控制得好,人不会罹患癌症,反之,易患癌症。

《癌细胞》期刊表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于发现了以人体内“代谢物”为核心、众多双加氧酶参与、控制癌细胞发生和恶变的新途径。这一发现可能对寻找新的神经胶质瘤治疗靶点有积极的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