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经过多个角度验证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刘志伟 发布时间:2010-01-07 【字号: 小  中  大   

“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在华中农大转基因科普讲座上,首度公开回应“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质疑”。

2009年岁末,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张启发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杂交种“Bt汕优63”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认证,这也是中国首张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社会关注。一些专家和媒体对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提出质疑。

据介绍,华农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工作于1995年开始,1999年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的成果鉴定,同年开始中间实验,2002年完成环境释放,2003年到2004年进行生产性试验。整个安全评价程序是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南》等国际通用准则进行的。历时10年的安全评价,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审定通过而最终获得了安全证书。

“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转基因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或许要在四五年后才能得以显现。”谈到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张启发说,转基因技术本身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在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分为4级,目前研究的农业转基因作物均为一级。他介绍,此次获得安全认证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先后做过多个食品安全性试验。从1999年开始,科研人员连续3年使用约6吨转基因稻米喂养小白鼠,从毒性、致瘤、致畸、育性等多个角度验证了其安全性。

张启发认为,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提倡应当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生物技术,培养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安全性问题的客观公正意识,从而培育对转基因产品具有一定了解、认识和判断能力的消费者群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