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科学家发现控制“金蝉脱壳”分子“开关”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14 【字号: 小  中  大   

  “金蝉脱壳”是人们熟知的一种生命现象,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这种换壳的本领。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换壳过程是受一个“开关”控制的:在“关”的信号下,矿物在体内储存并为新壳准备,而当“开”的信号一出现,新壳就快速生成。相关论文Magnesium-aspartate-based Crystallization Switch Inspired from Shell Molt of Crustacean(《受甲壳动物换壳启发基于镁—天冬氨酸的结晶开关》)发表在12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一发现为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仿生控制功能提供了一个样本,让生物材料的制备变得更加可控。”专家高度评价。

  据介绍,课题组选取了日常环境中常见的甲壳动物——卷甲虫(俗称“西瓜虫”)作为生物模型。卷甲虫一生要经历数次换壳。此前的研究发现,在换壳前其体内参与成壳的碳酸钙处于一种非晶态,而在镁离子的作用下,这些不稳定的非晶态碳酸钙保持在一种“亚稳定状态”,从而可以作为矿化前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存贮,为新壳的快速生成作好物质准备,这个生物准备期要持续2周左右。但是,生物怎么能够精确地启动换壳程序,使矿物从“亚稳定状态”在短时间内完成结晶,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谜。

  唐睿康的课题组找到了这个“开关”。他们发现富含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的蛋白质是一个关键的信号。在它的作用下,卷甲虫立即启动换壳过程,促使处于准备状态的矿物质前体迅速走向“稳定状态”从而形成新壳,在自然状态下,这个过程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完成。

  “事实上,镁离子和酸性蛋白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界中的‘开关’。”唐睿康解释说,动物的换壳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结晶的过程,矿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非稳定态、亚稳定态和稳定态。镁离子是一个“关”的信号,暂时关闭了结晶过程,延长了碳酸钙非结晶状态;而酸性蛋白是一个“开”的信号,它的出现结束了矿物的非结晶状态,促发了矿物质的迅速结晶。课题组通过镁和酸性氨基酸在实验室成功演示了这个结晶开关。

  唐睿康说,人类在制备生物材料时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制造出一种“仿生开关”,这样,生物材料的合成就可以变得更加可控。这样的“开关”原理也可以进一步发展用于控制人体内的生理性矿化过程,如骨、牙的形成及病理性矿化如结石、血管钙化等。

  唐睿康长期从事生物矿化方面的研究,曾在2008年发明了一种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给一个酵母菌“穿”上了一个“壳”,“那个‘壳’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现在的研究则为选择穿什么‘衣服’、怎么穿得更漂亮找到了方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