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聚焦中国生命科学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8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10月2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国中华医学会和英国《柳叶刀》杂志共同在北京举行“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首发式。该专辑收录的7篇专题报告和12篇评论,从不同的角度汇集了最新的科学证据,讨论了中国所面临的健康挑战、当前策略以及未来卫生事业的发展等问题。文章由来自世界上10个国家的63位学者共同完成,其中2/3是我国医疗卫生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论文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陈致和博士和英国《柳叶刀》杂志主编Richard Horton博士等出席首发式。本报今天对其中的几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

    生物医学技术挺进前沿

    陈竺在《中国的生物医学与技术:挺进前沿》一文中指出,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使得生物医学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成为中国一项艰巨和独特的挑战。

    根据陈竺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致力于通过科学与教育的进步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研究与开发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从1996年的0.6%上升为2006年的1.4%;与此同时,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集聚生物医学研究人才,超过20%的政府研究与开发预算用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健康相关领域。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不断增加,相继建立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包括同步辐射光源、基因组和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利用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并整合传统中医学和西方医学,中国已建立起较完备的医学研究体系。

    除为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和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图谱计划作出贡献外,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一批重要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包括水稻、鸡、家蚕和血吸虫等),并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禽流感等暴发性传染病的分子病因进行了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选择性诱导分化与凋亡研究的进展,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推动肿瘤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

    中国参与了国际蛋白质组和结构基因组学计划,率先建立了人类肝蛋白质组谱。中国批准了世界首个基因治疗产品,青蒿素类似物、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等约100种新药或诊断试剂已进入市场或处于临床试验后期。SARS和禽流感疫苗研究成果以及抗体重大研究平台的建立尤为引人注目。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批专利,并制定了动物克隆、体细胞核移植和组织或器官工程的标准。陈竺表示,利用生物医学促进卫生保健和可及性、公平性,必须实施“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在致力于发展高端前沿技术的同时,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型研究。

    主要健康威胁来自慢性疾病

    韩启德等在《中国与全球健康》一文中指出,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发生了巨大的人口和流行病学变迁。随着人口日益都市化和老龄化,中国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来自慢性疾病,目前已占死亡人数的3/4。伤害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虽然中国在控制感染和母婴疾病方面成果卓著,但尚未完全根除风险:传染病不断暴发、生殖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血吸虫病持续流行等都是例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未来仍面临十分艰巨的健康挑战。由于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等危险因素产生变化,新的传染病、环境威胁和行为病源等风险也随之而来,这些行为模式的变化为疾病负担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功焕等撰写了《中国慢性病的挑战与应对》一文,介绍了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转变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很多国家。而行为模式的转变,包括膳食习惯变化、身体活动减少、高水平的男性吸烟率等危险因素是中国疾病模式快速改变的重要原因,其结果,这些本可避免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目前,中国有1.77亿高血压患者,有占世界烟民总数1/3的3.03亿烟民,有5.3亿人遭受被动吸烟危害。膳食变化和身体活动减少,使中国成人及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不断上升。大量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慢性病患者的出现,导致医疗费用上升,占用了预防疾病的资源,这给中国正在进行的卫生改革带来了巨大而独特的挑战。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等在《中国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一文中指出,虽然中国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传染病仍然是国民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成为全球传染病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国。通过旅游和贸易,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发生联系,这意味着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可以影响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们。在中国,人与动物间的密切联系容易导致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公共卫生系统在努力防治现有疾病的同时,必须时刻准备与新出现的传染病作斗争。

    应对来自健康公平的挑战

    韩启德认为,中国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健康和卫生服务挑战。由于卫生服务覆盖率明显不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稳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费用攀升、巨额卫生支出的风险增大,追求健康公平开始成为中国卫生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挑战并发起了“健康中国2020”行动,以改革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卫生保健服务、药物政策和健康保险制度,这些都需要卫生财政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刻改革。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人民十分重要,在全球卫生领域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医学院教授汤胜蓝等在《应对中国的健康公平》一文中指出,对中国来说,健康公平的挑战的确是史无前例的,3种相互之间有正向协同作用的因素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越来越不公平;政府与市场在卫生保健方面作用的不均衡;公众对公平的关注与日俱增。与其他受到健康公平性问题困扰的国家不同,中国的健康公平性问题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政府投资增加的时代。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中国应该能够承受必要的改革,使得健康公平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改善。SARS暴发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公共投资的力度,力求强化包括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在内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时还为贫困人口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的中国公民能更好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陈竺介绍说,为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中国正在致力于建立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和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初始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覆盖大部分人口的卫生保健和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中国所有8.6亿农村人口,其中80%的资金来自政府投资。覆盖全体城市居民的新计划也已开始实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