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际动态
智能“创可贴”首次实现数据存储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发布时间:2014-04-01 【字号: 小  中  大   

高性能多功能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可贴到皮肤上。

  科学家们纷纷预测,2014年将成为“可穿戴式设备的爆发之年”,可穿戴式技术也将引领移动创新的新一波浪潮。话音未落,该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就应声而至。英国《自然》杂志网站3月31日(北京时间)报道了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款穿戴式设备,其像普通的创可贴一样纤薄,不仅能在本地存储和传输与病患的运动情况有关的数据,也能接受诊断信息并将药物递送到病患皮肤内。

  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纤巧的可穿戴式设备,在捕捉和存储医学信息的同时,也能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给病人施药,但这被证明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以及存储空间,还会消耗大量电能;另外,目前也缺乏通过皮肤递送药物的机制。不过,最新研究找到了解决办法。研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撰文表示,最新设备是首款能存储信息并递送药物的设备,首次集中实现了对病人情况的监测和治疗。这项技术未来或能帮助那些罹患帕金森病、癫痫等运动失调病症的患者。

  在研制最新款设备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到了多种功能各异且可伸缩的纳米传感器,其中包括能探测温度和运动的传感器;用来存储数据的抗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微型加热器。该研究的合作者、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力学工程师鲁南姝(音译)介绍道,他们将这些传感器和药物堆叠在一块能模拟皮肤柔软度和灵敏度的材料表面,结果得到了这块智能“创可贴”,其中包含有一块约4厘米长、2厘米宽、0.003毫米厚的设备。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设备克服了传统可穿戴式设备的局限,改进了设备的柔软度;提高了数据质量而且还能对症下药。”测试表明,当将这块“创可贴”戴在手腕上时,其能测量和记录肌肉活动,记录下的数据随后会根据情况触发药物的释放。

  不过,科学家们也指出,这款“创可贴”目前也存在着缺陷,那就是只有同电源和数据传输设备相连接时,它才能工作,而且电源和数据传输设备要制造得紧密且柔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30日报道,该研究的另一名合作者、韩国纳米粒子研究中心的金大亨(音译)说:“未来,无线设备可能也会整合进这款可穿戴式设备中,从而使其能独立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