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际动态
科学家揭示砷与癌症的关系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1-12-05 【字号: 小  中  大   

    在过去几年中,让科学家们一直困惑不解的是砷为什么具有既能诱发又可治疗癌症的矛盾的双面性。现在他们有了一种解释砷化学特性的新理论:砷能迫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成群聚集在一起,这样能分解正常细胞中的DNA,让它们失去控制地增生,从而导致癌症;另一方面,砷同时也能诱导已癌变的细胞自我毁灭。这一结论预示了研制新的癌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砷都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在中国和美国实施的研究却表明砷有助于治疗急性早期骨髓性白血病。但是研究人员们却未能解释砷的这种工作原理。一些人说这是因为砷让氧分子具有反应活性并关闭了癌症基因。另外一些人的理论认为砷分裂了癌症发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化合物。但是,尽管这些理论听似可信,却没有考虑到砷“阴暗”的一面。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Chi Dang和他的同事们在11月出版的《临床研究期刊》中报告说,砷在染色体中的化学破坏性也许可以解释它既可治疗、又能诱发癌症的矛盾性。通过在显微镜下对急性骨髓白血病的研究,研究人员们注意到:当有砷的存在时这些细胞变得非正常地大。进一步的实验显示染色体通过末端的融合聚合在一起,从而加长了细胞。
    Dang的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聚合的原因在于DNA端粒酶的失效,端粒酶维持着染色体末端的端帽,让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分开。研究人员发现砷阻止了端粒酶中的一种重要基因被转化,这种端粒酶被认为是逆转转录酶的亚单元。当砷迫使细胞线中产生大量无用的端粒,并刺激急性白血病的发作时,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融合在一起,染色体的聚集导致了与癌症作斗争的细胞的死亡。但是在健康细胞中,由染色体聚集激发的基因分裂或者会杀死细胞,或者会胁迫细胞无休止地增生,从而引发癌症。早期的证据推测砷在其它癌症的端粒中可能有同样的作用。有关人类的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科学家们说砷既治癌又致癌的两面性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发现,因为尽管对端粒的破坏看似治疗癌症的好方法,但是却很难将化合物对准标靶。纽约Mount Sinai癌症研究中心的Jonathan Licht说:“这是一个新发现,我们又有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机制。”
    (据《科学时报》王丹红编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