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中国科学报】实现技术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发布时间:2014-10-13 【字号: 小  中  大   

  从水产养殖与渔业生态学科研与教学,到利用可持续渔业发展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以下简称淡水渔业工程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和共建单位,组建了三个有限责任公司和两个股份制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水产微生物制剂生产工厂、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与企业合办公司是中心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一种新的方式,为中心研究成果转化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淡水渔业工程中心主任李钟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将继续按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主体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经济实体互依互存的结构运营模式,实现技术经济良性互动。

  培育推广“中科3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水生所研发培育的新品种鲫鱼,被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作为首个新品种推介,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入选为2012年度湖北省十大科技事件。该品种的相关成果“多倍体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的遗传基础研究”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淡水渔业工程中心桂建芳院士等人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异育银鲫与平背型异育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生殖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

  据统计,近十多年来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其年总产量已超过 200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钟杰介绍道:“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在生产实践中,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异育银鲫‘中科3号’亲本所产的卵子进行雌核生殖,即可生产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用于养殖。”

  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池塘养殖。目前,异育银鲫“中科3号”已在江苏、湖北、广东和广西等省建立良种扩繁和苗种生产基地。

  李钟杰表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的池塘养殖,今年将有几亿尾鱼苗游进湖北、江苏、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地10多万亩鱼塘。

  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化

  早在1984年,淡水渔业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并建立了完整的转基因鱼理论模型和完善的实验技术体系,由此拓展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的新领域。

  朱作言研制的世界首例转基因鱼被《科学年史》描述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两大重要科研成果之一。转基因鱼研究使我国在转基因鱼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前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为转基因鱼的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培育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42%、饵料转化率高18.5%的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家系。转基因鱼高效的养殖模式,为首例转基因动物商品化准入提供了充分的科学和材料储备。

  此外,李钟杰带领淡水渔业工程中心,以湖北省梁子湖群、洪湖等重点渔区为主要试验示范区,组织了跨系统、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全面开展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河蟹、青虾和中华鳖等淡水渔业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李钟杰说:“维持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体生态环境是关键。”淡水渔业工程中心以生态工程为水体污染治理的主要途径,研发并形成了以复合垂直流为基本流程的人工湿地水处理新技术,促进人工湿地从研究到大规模应用,并走向产业化发展。

  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将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优化、景观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以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核心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将水力调度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研发了以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优化为主要目标的生态调水技术与方法。

  中心科研团队还提出了完整的受污染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方案,成功地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武汉市汉阳地区月湖、莲花湖和三角湖生态修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示范应用。

  实行全方位开放机制

  据李钟杰介绍,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了在统一章程约束下自主经营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产业体系,通过滚动发展,积累资金,实行全方位开放机制,实现工程中心的技术、产业、人才及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目前,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建立了灵活多样的经营开发机制。根据“小中心、大网络”的发展战略,淡水渔业工程中心通过科研成果入股、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协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了与产业基地、中试基地合作公司和推广企业的有机联系。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淡水渔业工程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国内外聘请和招聘人才,并通过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岗位目标制,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李钟杰指出:“我们将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工程中心研发能力的根本。建立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高的管理人才队伍,奠定了工程中心研究、开发和营销的人力基础;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10-13 第8版 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