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研究表明新疆气候在变湿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06-18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洪冰课题组与法国、日本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指出,自工业革命至今的200来年间,中国新疆地区的气候一直处在总体上急速变湿的过程中。该区的夏季降雨自公元1800年起就开始突然增加,突显了人为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对干旱的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6月13日发表于《自然—科学报告》。

  该团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南约45公里的柴窝铺采得泥炭柱样,从中提取出泥炭植物纤维素,测定了泥炭纤维素样本的放射性碳年龄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首次发现在过去的一千年中,新疆地区夏季降雨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突破了过去认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湿的区域变得愈湿,干的区域变得愈干”的认识,证明即使在全球最干区域之一的中亚地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也在变湿,支持了全球气候模型新的模拟结果。

  该研究报告指出,新疆柴窝铺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记录还揭示,事实上,自过去8500年以来,新疆地区夏季降雨就呈现一种在波动中缓慢增加的长期趋势。这些长时间尺度夏季降雨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同期赤道太平洋出现的类厄尔尼诺状态有关,它们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向北向西扩展,给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输送去更多水汽。只是到最近1000年气候模式才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到近200来年,人为活动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报告认为,夏季降雨的长期增加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丝绸之路区域正迎来一个气候变湿的历史机遇,有利于干旱地土壤中基本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平衡,有利于干旱和沙漠化的缓解,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4-06-18 第1版 要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