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云南日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破译绵羊基因组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熊燕 发布时间:2014-06-17 【字号: 小  中  大   

  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宣布,科研组历经5年时间完成了对绵羊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及分析工作。该成果解析了小型反刍家养动物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谜题,将促进更优秀的肉羊新品种选育。至此,所有重要家畜动物的基因组密码在科学家努力下全部告破。

  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两种在反刍动物中发生特异蛋白结构改变,且仅在瘤胃中特异高表达的结构蛋白。一种是首次报道和命名的毛透明蛋白类似蛋白,另外一种是小脯氨酸丰富蛋白II家族。它们发挥作用,构成了瘤胃壁粘膜层的坚韧的角质化表面。研究还发现,除了肝脏,反刍动物的皮肤也是重要的脂类代谢器官,绵羊毛囊的皮脂腺分泌、附着在羊毛的羊毛脂占羊毛重量的10%至25%。这两个重要脂肪代谢的基因在绵羊皮肤中高度表达,提示甘油三脂分解生成羊毛脂所产生的甘油一脂,可在皮肤中直接被回收重新生成甘油三脂,从而增加绵羊皮肤中回收甘油骨架的代谢合成效率。这说明新基因的产生对反刍动物和绵羊的特殊生物学性状进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文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与华大基因研究院一道发起了山羊、绵羊基因组解析工作。山羊和绵羊是反刍动物的典型代表,而瘤胃是反刍动物独有的消化器官,可以有效地将植物纤维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为弄清楚反刍动物的这一神秘特性,在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昆明动物所研究团队于去年解析了山羊基因组,揭示了羊绒生长的基因基础;随后携手华大基因研究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国内外机构联合攻关,再次破译绵羊基因组。

  (原载于《云南日报》 2014-06-17 01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