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创新论坛:“化学青春”
——青年化学家的成长之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05-30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李永舫

  我的科研之路有几点感悟: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研究,如果自己不喜欢,那就是个苦差事,一定要自己喜欢才行。人们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选择科研的前提是你必须喜欢。

  其次,做科研心态很重要。做科研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要有目标,但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别跟自己过不去”。顺其自然,不是没有追求、碌碌无为,而是一种心态。

  最后,做科研最可靠的还是自己。有很多年轻人常常抱怨,条件不好、不受重视……事实上抱怨也没用,最重要的是要努力,靠自己。有实力才有机会,没有实力,机会来了也抓不住。我的座右铭是:顺其自然、抓住机会、致力科研、乐在其中。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波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95年前的5月4日,北京的青年大学生为了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五四运动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是新思想、新思潮蓬勃发展的基石。这种爱国、自救、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当前科研工作者在自身工作中践行创新求是、团结奉献,这也是我们化学会的宗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最近一直在讨论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有的梦宏大壮阔,有的梦平凡踏实,相信在座的老师、教授、研究员以及青年学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梦想是年轻人最真实的一种感受,探讨如何追求梦想,也是我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梦想,推动国家发展的一种途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文平

  人生的路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关键的只有几步。难的是在关键的几步上作对选择。我硕士毕业时工作都找好了,很好的一家单位。当时的处境是,一边是工作通知,一边是博士录取通知书。经过一番考虑,我毅然把工作辞掉了,我觉得这一步是我人生很关键的一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这个选择是对的。直到今天,我仍觉得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

  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多因素,但是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永远是最关键的。每一位学院派的科研工作者都要经历做学生、徒弟门生,然后成为这条师生链上下一位主人公的导师这样一个过程。每位导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地位和榜样作用,对青年学生提供帮助。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这就是伯乐。学生都有成就了,也能反过来,高徒出名师。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焦丽颖

  总的来说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认为一个微环境,也就是我们所处的研究集体或者学术机构的氛围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大的环境难以改变,但微环境的文化、氛围,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

  除了外界环境,我们要想有所建树,还得依靠我们自身。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要有持续深入的系统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坚持和拓展之间的关系,要动态调整我们研究内容,最后要经过长期积累,形成具有高度创新性的成果,这是成为一名青年化学家的过程。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王训

  关于从事科研工作,我想到的一个词就是纯粹。 第一个层面的纯粹,就是做选择要紧跟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活中、科研上面临方向选择,或者需要你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你首先要确定有强烈的兴趣,眼中有科学,而没有学科。第二个层面的纯粹,是关于评价标准。特别是对于在读的青年博士生、研究生的评价(标准),我希望能更纯粹一些。有一些名校要求你要升职必须出国三个月或者一年,这对我们年轻的博士、博士后非常不公平。我觉得真正的评价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就是学术的标准——你到底做得如何?有没有创新?这是评价的标准,而不是你到底有没有在国外待上一年。社会评价的标准,应该遵从学术的角度。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侯仰龙

  现在从国外学成归国的人越来越多,在国内的环境中,如何适应、存活再到发展,成为回国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谈点个人体会,觉得需要做到如下四点:一是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二是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三是踏实工作,厚积薄发;四是抓住机遇,更好发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朱晓张

  对于刚刚起步的人来说,要耐得住性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回国之后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着一部分人的选择,如北京房价太高等等。个人生活条件很重要,但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平台。

  目前来看,我们国内的科研环境,一点都不比国外差,对年轻人的支持也是非常具有倾向性的。虽然某些方面的条件还有些差距,但在很多情况下,条件已经不是问题了。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作科研,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有创新性的、可以跟国外相比较的工作。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施章杰

  真正有抱负的人,只会思考科学问题,不会因为压力或者别的什么去跳楼的。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为什么活着’。因此严格要求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不为学生思考出路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学术考核机制一定要纯粹。不要带着有色眼镜,不管是“土鳖”还是“海龟”。考核机制要有利于提高中国本土教育水平,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对于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来说,学术上的交流和讨论必不可少,但目前的经费管理体制比过去更加严格,明年甚至后年的出国计划现在就要求做好,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不要让机制上的原因扼杀了我们进一步和高手过招的机会,要拓展视野,要头脑风暴,否则何谈创新?希望不要把科研经费和三公经费同等对待。

  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包括我自己在内,做好科研只是一个方面,更多是我们要关注和推动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自己科研的同时,也做好被别人踩在肩膀上的准备。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彭海琳

  年轻人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环境中成长,很容易有很多抱怨,而不是感恩。很多人抱怨“怀才不遇”。而我们所处的国度和时代当前正充满着各种机遇,年轻人更应该说的,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担心“怀遇不才”。年轻人如果真有本事,有真本事,就总会有机会。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在你角色范围之内,把你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就是成功。不要抱怨“怀才不遇”,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有希望。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4-05-30 08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