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媒体扫描
南京地湖所沈吉在中央党校参加人民网在线交流活动
  文章来源: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6-22 【字号: 小  中  大   

6月21日上午9:30,中央党校“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研讨班的地厅级学员以“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题,与人民网网友在线交流,一起探讨如何科学认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如何这一环境中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党委书记、副所长沈吉同志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沈吉在针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时指出,网络舆论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自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政议政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由于互联网的匿名这样一个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真实特点,或者反映自己的真实情趣,因此网络社会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诉求。二是交互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者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来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会形成互动的场面。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的实时交流,就使得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很快地表达出来。三是多元性。网上的舆论的主题非常宽泛,话题往往也是自发和随意的。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议论的话题来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舆论的来源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随时在网上发表他的言论。发表以后,发表的这些言论也可以被任意的评论和转载。四是偏差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网络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的感染,这种情绪化的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五是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线。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的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也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地形成强大声势的意见和观点。

在谈到对于网络信息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搜集民意时,沈吉书记认为,网络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和工具。只有当你使用这个平台和工具的时候,这时候它才具有双面性。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表达这种新的手段和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新的空间。因而它成为现今社会重要的舆论场所,承载了调动民心、反映社情、汇聚民意、影响事态进程等功能。当然它也有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互联网一定是利大于弊,它的迅猛发展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利用网络搜集民意以及干部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设置平台的方式,它是执政者主动设立参政议政的网络平台和渠道,来供网民发表意见和看法。比如,网络问政、网络问计、政务论坛、网上公示并提供跟贴评论,网上投诉平台、公开领导干部电子邮箱,以及社情民意通道,比如设立语言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箱、连线对话等,这些平台是权威正规的搜集民意的渠道,具有比较高的效率。第二种是广泛搜集的方式。它是采用广泛浏览各种网上平台,跟踪网上热点话题来主动出击,不断搜集网上议题以及网民的主流看法。一般来说广泛搜集的这种方式能够得到更真实的民意,但是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它相对于主动设置平台,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一种方式,它没有处理反映问题时间上的压力,特别是可以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可以察觉。某些专业网站和监管部门专门搜集网络舆情,典型的比如我们人民网的舆情频道。

沈吉还就如何引导舆论等问题与主持人和网友进行了交流。

有关交流的详细情况请点击以下网址:

http://cpc.people.com.cn/GB/66888/66889/14962114.html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