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近代物理所等揭示重离子动能和势能沉积的协同作用机制
  文章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9-28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研究人员与法国国家大实验室GANIL-CIMAP以及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TU Wien)的同行合作,首次揭示了重离子动能和势能沉积的协同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分别利用近代物理所320kV-ECR高电荷态离子物理综合实验平台提供的0.54-5MeVXe22+-Xe30+高电荷态离子和法国GANIL-IRRSUD束流线提供的12-58MeVXe快重离子辐照氟化钙CaF2(111)晶体,系统研究了材料表面纳米峰结构的形成,首次得到在电子能损与势能沉积两种机制协同作用下,重离子在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的总能量沉积阈值为2.7keV/nm,势能沉积深度d与沉积效率F存在d/F=4.1的关系(图1)。利用扩展到三维的热峰模型验证了实验结果,成功地解释了阈值的存在,结合实验与模拟结果推算出在实验能区约为45%的势能沉积在深度约为2nm的区域(图2)。

  此项研究首次建立了快重离子和高电荷态离子两种情况、电子能损与势能沉积两种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统一了对两种不同能区和作用机制的物理认识。

  研究工作得到“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综合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4,5742(2014),DOI:10.1038/srep05742 (2014)上

  文章链接

 

  1  电子能损与势能沉积的协同作用:IMP结果(红色标注)为GANIL结果 (黑色标注)TU Wien结果(蓝色标注)之间架起了桥梁,首次统一了对两种不同能区和作用机制的物理认识。

 

2  三维热峰模型模拟结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