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亚热带生态所揭示洞庭湖湿地杨树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文章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9-15 【字号: 小  中  大   

  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谢永宏研究员领衔的湿地生态研究团队近日在人工种杨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

  外来入侵植物(如杨树、桉树等)通常作为速生林木用材在我国大量栽种,如上世纪80年代来洞庭湖湿地种杨面积持续增加。当前,人工速生林对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影响评估主要采用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Wiener指数),但这一指标效果有限。该项研究主要通过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组成的生活型、生态型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的野外调查与连续2年的固定样地监测表明,与本土群落荻相比,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数目与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提高,但物种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如阳性植物与中生植物的比例增加,湿生植物(含水生)、中性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例下降。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变化与林下生态环境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如种杨增加了光照率、降低了土壤含水量等,说明种杨导致湿地环境向陆生环境的转变。进一步对11龄与5龄杨树人工林、南荻三种群落光合生理特征持续监测表明,杨树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高于南荻,而水分利用率低于南荻,高气孔导度、高蒸腾速率与低水分利用率是杨树人工林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关键生理学机制。该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学效应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和手段。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1 2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