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两栖类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文章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9-12 【字号: 小  中  大   

   线粒体被称为“动力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可为细胞提供95%的重要能量来源ATP。关于线粒体的基因选择和基因组进化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脊椎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相对保守,但在两栖类尤其是新蛙亚目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基因重复和丢失的现象。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为保持功能经历很强的净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在部分物种中为了更好的能量需求也经历了适应选择(adaptive selection)。但是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变化是适应环境的正选择还是非适应的遗传漂变的研究还十分稀少,其模式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曾晓茂研究员团组夏云在对两栖类20余种蛙类线粒体基因组重排高变区测序后,通过分析基因位置和拷贝数与密码子使用的关系,并结合核苷酸突变率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新蛙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对密码子使用及核苷酸突变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暗示两栖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组成变化并非适应选择的结果,而非适应进化的因素如遗传漂变和突变压力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为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组成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