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古脊椎所辽宁发现中华弓鳍鱼一新种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11-07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在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和义县组发现中华弓鳍鱼一新种: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 liaoningensis),增进了人们对该鱼类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的新认识,并为该鱼类群的动物地理分布和演起源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2012年11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50卷4期)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中华弓鳍鱼是一种全骨鱼类化石,目前共有5个有效种,主要发现于我国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浙江、江西和安徽等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地层中,近年在泰国东北部和日本石垣岛也发现了该类化石。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材料具有中华弓鳍鱼科的3个定义特征:单一的顶骨,三对额外肩胛骨和膜质翼耳骨短并与顶骨等长,无疑应归入该科。新种的后眶下骨较小,背鳍长大,鳞片菱形,因此,归入中华弓鳍鱼属。 

辽宁中华弓鳍鱼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中华弓鳍鱼的5个已知种:体型短粗,吻骨较短,鼻骨近四方形,围眶骨较多(6), 前鳃盖骨强烈弯曲,背鳍条较少(18), 尾鳍条较多(16), 臀鳍鳍基起点到鱼体背缘的鳞列较多(32), 鳞片后缘不具锯齿,尾鳍具有纤维状的角质鳍条。 

张江永说,古脊椎所近年来在辽西及邻近地区广泛开展野外发掘,寻找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促成了大量中华弓鳍鱼类化石的发现,其中部分保存精美的化石为该鱼类形态解剖学研究带来了契机。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图1 辽宁中华弓鳍鱼正型标本(IVPP V 14608)。(张江永供图) 

图2 辽宁中华弓鳍鱼鳞片横切面显微图。(张江永供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