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工作动态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6场报告会举行
  文章来源: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12-04-23 【字号: 小  中  大   

4月20日晚,“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6场报告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举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作主题为《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挑战》的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郑永年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外交环境变化很大,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压力。美国重返亚洲,其地缘政治转移的重大意义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战略家都缺乏足够认识,但毫无疑问将会对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他从文化地缘的转移、地缘政治的转移、中国外交的内部环境及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选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预测。

郑永年在谈到文化地缘转移时说,很多类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或者国际冲突表现为文化冲突。他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文化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指出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战略、军事发展以及主权国家概念理解上的不同表现。随着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代表中西两种文化的两个主权国家之间互动与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多。中国要真正面对这种文化地缘所带来的价值,有待于中国文化的真正觉醒,既能够体现自己核心价值,又能够融入西方共性价值的新文化。

为什么美国的地缘政治会转向到亚太地区?郑永年认为,主要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需长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其经济战略必然向亚洲转移。美国“重返亚洲”的经济战略是以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为中心的,一旦实现,参与国家的很多方面的“经济主权”势必遭到削弱。这些变化都将对中国产生压力。

郑永年在分析中国外交的内部环境时指出,中国外交内部环境变化存在着“四化”,即外交过程中利益多元化、各种声音非理性化和情绪化、外交思维美国化以及外交决策分散化。他建议,建立大外交的制度结构,加强体制支撑,根据新的内部环境来改革外交的思维、政策和执行结构,实现“大国大外交”。

对于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郑永年认为,中国尽管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外交的历史并不长。今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中国外交环境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局面。他建议,正确对待“美国的存在”,合理判断美国对华政策,从承担国际责任回应美国,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国际关系上,英雄主义要不得,懦夫主义也要不得,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国家利益。

演讲结束后,郑永年就文化冲突、政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面临的问题等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郑永年演讲 

郑永年演讲

同学现场提问 

同学现场提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