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大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2-07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和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于1月17日-18日在大气物理所联合召开2001年度学术年会。这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这样的联合学术年会,其目的主要为了进一步加强LASG和LAPC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联合,增强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显示度。
    17日上午9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的主持下宣布联合学术年会开幕。他首先肯定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和成绩,然后介绍出席此次会议的特邀嘉宾和领导,对他们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总站万本太站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陈泮勤副局长、北京市气象局恽耀南局长、北京市环保局主管科技合作的史捍民副局长、中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彭以祺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基地陈德辉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实验室处候宏飞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科学与技术局大气海洋处陈秋鑫先生等。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叶笃正、陶诗言、黄荣辉、吴国雄、李崇银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分析预报中心巢纪平院士,中国气象局丑纪范院士,中国环境科学院任阵海院士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兄弟单位的著名专家、教授。
    中科院资环局陈泮勤副局长、中科院主管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候宏飞先生和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先后作了即席发言。陈泮勤首先肯定了LASG和LAPC重视学术交流坚持每年组办学术年会的作法,希望LASG和LAPC抓住机遇,根据国家发展的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争取在几年内把实验室办成国际著名的研究中心。候宏飞在讲话中说他是第一次参加这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学术年会,对两个实验室能办成如此规模盛大的联合学术年会感到振奋和惊讶,希望大家对如何办好国家实验室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郑国光首先祝贺联合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希望大气所LASG和LAPC为气象局在提高天气和气候预报的准确率并稳步扩展服务领域的目标方面提供支持,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和贡献。
    科技部基础司彭以祺处长作了题为“基础研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大会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状况,近二十年的成绩和成果,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特别说明了实验室评估方面大家关心的问题,对“十五” 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展望,对实验室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设想。彭以祺在报告中尤其强调了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高度重视,希望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实验室的发展予以全力支持,给予优惠政策,并鼓励跨部门、跨单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部门实验室联合申请成立国家实验室。
    随后LASG王斌主任和LAPC胡非主任先后作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分别汇报了各自实验室在2001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取得成绩和成果以及2002年的工作设想。王斌研究员报告了2001年LASG的10件大事,并具体介绍了2001年LASG在四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LASG的辉煌业绩和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胡非研究员在报告中总结了LAPC在2001年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三个方面的科研工作以及争取科研项目、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显示出LAPC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
    在LASG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国雄院士的主持下,美国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和中国环境科学院任阵海院士分别作了“The coupled monsoon-ocean mode and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ENSO turnabout”和“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未来战略”的大会特邀报告。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是联合学术年会的分会报告。两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客座研究人员分别就动力分析与诊断、东亚气候、模式发展、资料同化、数值模拟、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机理和预报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分组报告,会场都是座无虚席,大家都踊跃提问,讨论热烈,自始至终充满着活跃气氛。强强联合,学科兴旺,是这次联合学术年会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大气所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