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走进中国科学院 > 院史所史 > 编年史

1988

【字体:

  承包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任务

  为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实现2000年产粮万亿斤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通过近3个月的调查、准备,并与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政府协商,决定联合承包黄淮海平原德州、聊城、惠民、荷泽、沧州5个专区,新乡、濮阳、东营3市和皖北涡阳、怀远、亳州、蒙城4县,总计8000万亩中低产地区的综合治理开发任务。预计在5—8年内,年粮食总产量增加50亿公斤。承包期间,中国科学院主要负责丰产、高产科学技术试验和成果的推广。

  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黄淮海平原开展了大规模自然资源调查和科技攻关,在山东禹城、河南封丘、河北南皮等地建立了旱、涝、盐碱、风沙、土地贫瘠地区的综合治理基地,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积累了在不同类型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的开发经验,建立了几十万亩的推广示范区,为进行大范围的综合治理开发提供了较充分的技术储备。

  为保证这次承包任务的完成,中国科学院于1月15日至18日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承包目标、措施和人员安排。发挥全院的多学科综合优势,采取促成粮食生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林、牧、副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动员、组织院内25个有关研究所的4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这项工作,与院外有关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把承包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任务列为全院的“重中之重”科研项目,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在资金投入、职务聘任及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设立陈嘉庚奖金

  由中国科学院承办、以爱国华侨陈嘉庚命名的“陈嘉庚奖金”,于1月22日在北京公告设立。其宗旨是弘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按《陈嘉庚奖金评奖条例》规定,该奖金参照诺贝尔奖评奖办法,主要奖励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六个领域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中国科技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每项奖金3万元,同时发给荣誉证书,同一奖项的获得人数以3人为限。

  陈嘉庚奖金首次颁奖仪式,于1989年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获奖者为:西北植物所李振声等人完成的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获农业科学奖;上海光机所邓锡铭等人完成的“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获技术科学奖;福州物质结构所陈创天等人的“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础理论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及物理所赵忠贤等人的“高临界温度超导研究”并列物质科学奖。

  召开黄金科技工作会议

  中国科学院于3月11日召开黄金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要在“理论方面有突破、预测方面有成效、技术方面有创新、储量方面有贡献”的奋斗目标,部署了“七五”期间黄金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执行计划。与会代表讨论认为中科学院在黄金科技工作中的主攻方向,应该以独立金矿及可能成为独立金矿的伴生金矿为主;以新类型为主;抓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研究水平的提高;抓找矿和冶炼新技术方法的提高。要同有关部门配合,把成矿理论研究向获取预测储量及供工业开发的储量方面延伸,把选冶实验室试验向工业生产延伸。

  此次会议后,黄金科技工作被列为院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针对黄金科研和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先后设立了40多个科技课题,调集地质、地球化学、化学冶金、化学物理、应用化学和遥感技术等23个研究所的5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攻关。并成立了以副院长孙鸿烈为组长,有涂光炽、陈国达、叶连俊和陈家镛四位学部委员参加的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院黄金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

  此后,中国科学院一直按照1988年院黄金科技工作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及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了国务院的表扬产业界的赞誉。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988年10月16日凌晨5点56分,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迄今为止中国建造的规模最大的科研工程。它能加速正负电子束团使其产生对撞,并可用大型探测器进行实验研究。它由电子直线加速器(注入器)、电子储存环、大型通用探测器、同步辐射光束线和实验站等几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计算中心、气体站、剂量监测站等许多附属设备与技术支持系统。

  该对撞机的能量为2×2.2GeV,理论设计亮度可达1.7×103cm-2s-1,高于世界上已有同能区对撞机的亮度。可利用该设备进行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高能物理研究,为寻找新粒子、探索新粒子特性等研究提供重要手段;同时它又是一台同步辐射光源,可用来做多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高技术领域的多种技术。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从1981年开始筹建,在完成了物理设计和主要部件的预研之后,于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科研建设工程。1984年10月正式开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上百种近千台件设备的加工制造、测试验收、安装准直、系统调试及约5万平方米的土建工程。1987年底整机联调成功。又经过10个月的改进、完善和调试实验,于1988年10月16日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10月22日,大型探测器也调试成功,首次得到了宇宙线径迹。至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宣告建成。

  在对撞机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并连续运行3000小时后,1989年7月5日由国家科委组织召开鉴定会,认为各项指标都已达到预期水平,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于1990年7月21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周光召提出“一院两种运行机制”模式

  3月,周光召院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根据办院方针提出“一院两种运行机制” (简称“一院两制”)建院模式的构想。其基本点是:对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两种不同类型工作,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评价标准。

  同年11月5—7日召开的院工作会议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周光召在论述“一院两制”模式时指出: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走适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依据“一院两制”模式,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体系改革目标是打破封闭体系,形成开放的、流动的、联合的、富有活力的新局面;通过引入择优汰劣的竞争机制,保持一支精干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高技术开发体系改革目标是建立一支适应市场机制的宏观调控体制、生产经营体制,及其相应的支持系统,并与国内外企业界建立广泛的合作与联系,使中国科学院的开发工作能进入经济领域,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开拓和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做出贡献。

  设立研究所所长择优基金

  为有助于贯彻研究所所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增加研究所的自主权和科研后劲,院于1988年11月9日下达关于设立研究所所长择优基金的通知,决定每年拨发科研事业费2000万元作为所长择优基金用款。

  研究所所长择优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以及社会公益性的研究工作,包括:(1)新苗头、新思想和新生长点方面的研究课题;(2)为争取承担国家和院重大任务而安排的预研课题;(3)支持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所长择优基金由所长直接掌握使用,但不得用于奖励、补贴和其他行政支出。所长择优基金支持的课题和所获研究成果,要按年度报院,以作为下一年度所长择基金拔发的依据。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出束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LRFL),于1988年12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建成出束,标志着中国回旋加速器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系统,也称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主要设备有一台K=69的1.7米扇聚焦回旋器作为注入器,一台K=450的分离扇回旋加速器作为主加速器,以及前后束流运输线与8个物理实验终端。该加速器系统,采用两种离子流,可加速元素周期表中钽元素之前的73种元素的全部离子。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于1976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由兰州近代物理所负责设计和制造;1979年动工兴建,1988年12月建成。1989年11月8日至10日分别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和工程验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重离子物理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的前沿领域。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一台优良的中低能区重离子加速器,可用于探寻新元素、新核素的产生,奇异衰变方式研究、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并在诸多学科的应用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颁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12月20日公布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这是全国第一个正式颁设的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相对应、以奖励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奖励客体的省部级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于1978年颁设“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科技奖励工作开始制度化。1985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改称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严格了评审制度和程序,奖励工作更加规范化。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奖励客体包括科学理论成果和应用、开发等各类研究成果的单一、综合型的成果奖,存在不少难以处理的问题。基于这一情况和考虑到中国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比例大、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多的具体现实,为稳定基础研究队伍、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经请示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将单一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改设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两个独立的奖种,分别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对应。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主要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分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级,每年奖授一次。1989年评审和颁授了第一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 1987
  • 1989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