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走进中国科学院 > 院史所史 > 编年史

1987

【字体:

  周光召任院长和党组书记

  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周光召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此前,1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周光召为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

  周光召(1929- ) 理论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年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57-1960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1961年奉召回国,先后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九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自1979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以后相继任副所长、所长。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撰有《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论文80余篇。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超导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高温临界超导研究,是当代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1982年中国科学院把超导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之一;并组织了1983—1985年超导技术研究的攻关。

  物理研究所由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组,于1987年2月19日在钇钡铜氧多相氧化物体系中发现了起始转变温度在100开以上,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开,零电阻温度为78.2开,在93开时出现对抗磁性的超导样品,且重复性很好。2月22日,公布了钇钡铜氧(yBaCuO)超导材料的组成。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超导研究跃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提出新的办院方针

  1987年初,中国科学院向中央汇报改革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了“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的办院方针,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此后,在1991年研究制定的《中国科学院政策纲要》文件中,将上述办院方针表述为“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

  为贯彻新的办院方针,1987年工作会议确定“七五”期间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参加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参加“星火”和科技扶贫工作;利用科学院科学技术优势,与企业结合,采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模式,积极参加开拓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资源、经济、环境、生态、大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基础资料的积累,为国家有关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院的重大责任,要认真抓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水平,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同时,会议还决定,从体制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保证新的办院方针的实施。

  开展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考察

  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域,自古为中国的领土。面积210万平方公里,有230多座岛、礁、滩和沙洲。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开发南沙海域,国务院于1987年3月27日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对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由科学院和有关部委的30多个科研单位联合组成的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于4月10日分乘“实验2号”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航前往南沙海域。历经56天,圆满完成任务,考察队于5月25日返回广州。6月30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会议,听取南沙考察情况汇报。12月20—22日召开南沙综合科学考察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3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安排了关于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球物理、油气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及领土归属问题等74个专题报告。表明此次考察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而且对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卫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等方面,也有重大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

  启动光学领域研究所的改革

  1987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向中央领导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呈送关于《中国科学院光学研究所改革方案》。中央领导批示:“对这项改革应给予支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4月29日召开的办公会议上,对中国科学院光学研究所的改革方案予以充分肯定与支持。

  光学研究所改革方案的基本点是:(1)将中国科学院已有的六个光学研究所改为公司(同时仍保留原研究所建制),成为从市场出发,以组织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科研生产经营体,实行技工贸相结合。研究所转化为公司后,仍保持一支精干的队伍从事科学研究,包括承担“863”任务和进行一些开拓性、高风险的技术研究;(2)建立大恒企业集团公司。企业集团为全民所有制的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六个光机公司为第一批成员单位,在自愿互利原则下,吸收其它企业参加,逐步发展为外向型企业。集团以光电子技术为发展方向,着眼于开发新产品、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一体化。

  中国科学院于6月8日至10日在京召开六个光学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落实改革方案。决定在体制上将彻底改变现行研究所的结构;工作上实行战略转移,用主要力量发展国家光电子产业;同时大力加强联合,吸收企业参加,努力创出一条新路子。会议讨论了集团公司章程;决定了集团公司第一批成员单位名单。8月27日,中国大恒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建成“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

  命名为“神光”的高功率激光装置(又称12号实验装置),于1987年6月27日在上海光机所通过国家鉴定。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它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012瓦量级,即1万亿瓦;而激光时间只有一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可用透镜聚焦到50毫微米的尺寸上,能产生1017 瓦/厘米2的功率密度。将这样的光束聚焦在物质的表面,可以产生千万度的高温,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反冲击压力。该装置的高精度靶场系统,能适应0.1毫米量级的微球靶、黑洞靶、台阶靶、各类X光靶等多种靶型的实验需要,并具有单束、双束及两路并束激光打靶的功能,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得供了重要实验手段。

  “神光”装置是一项大型复杂的科研工程,是多学科、高技术的复合体。在3年多的研制期间内,上海光机所投入了全所1/3的科研力量,在其他部委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使“神光”装置得以于1985年7月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在一年多的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本项目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该沙漠由于沙丘密布,气候极端干燥,被称为“死亡之海”。

  1987年7月13日国家科委召开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矿部和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决定组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生物等)进行考察评价,开展对沙漠区油气开发的环境预测及对策研究,以及油气地表显示的地球化学测定。会议决定成立考察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委托科学院统一组织考察队。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所长夏训诚担任考察队队长。考察队于8月23日至25日召开考察计划会议,并于24日下午举行考察队成立大会。首批6名考察队员于9月上旬进入沙漠腹地。

  这次综合考察历时4年,先后参加考察工作的有13个单位的上百位各学科专家。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总结,提交了9本科考专著和专题汇报,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出版了有关地图和地图集。考察结果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乏生物种群,并非“死亡之海”,并且蕴藏石油等丰富资源。

  建立“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

  沙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77年8月举行的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上通过了“向沙漠化进行战斗的行动计划”;同年12月在第32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赞同这个行动纲领,号召世界各国为对抗沙漠化而斗争。中国一直很重视沙漠化的治理与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在沙漠化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有较强的研究力量,也为协助一些受沙漠化危害国家防止沙漠化治理与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1984年联合第12届环境理事会在其报告书中指出,“中国在沙漠化防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为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同时,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被联合国规划署援予“全球环境先进单位”,并选其为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提议和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7年8月31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建立“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该“中心”的总部设在中国兰州,“中心”受中国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局领导,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中心”的依托单位并负责日常事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沙漠治理项目活动中心合作,并接受其委托的研究和培训等任务。

  自“中心”成立后,已举办多期培训班,编印了大量沙漠化防治研究材料,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

  在北京召开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二次会议

  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二次会议于1987年9月14—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卢嘉锡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承担大会组织工作。来自50多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院院长、科技部长、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400多人参加会议,李先念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

  历时五天的会议,重点讨论了科学发展与合作问题。有30多位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本国科学发展情况,并提出加强合作的建议。大会安排4场“中国科学”专题报告,卢嘉锡教授在题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南—南、南—北科学合作的关系》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周光召院长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合作,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并把一些研究所办成国际性研究和培训中心。

  会议期间,向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4位科学家颁发了第三世界科学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的赵忠贤以在超导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物理学奖。会上还增选7位科学家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其中有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孙鸿烈和赵忠贤。

  第三世界科学院(著称TWAS),是著名科学家萨拉姆教授等人倡导下于1983年11月10日成立的,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亚斯特,其宗旨在于促进南—南、南—北的科技合作。第三世界科学院是一个非政治、非政府和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

  成立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经委联合筹资创建的的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于1987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同时颁发了《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章程》及《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项目申请和贷款条例(试行)》。这是中国科学院为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贯彻“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会的办事机构为中国科学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业务上受国家经委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

  在科学院1986年工作会议上,师昌绪等20多位学部委员和科学家,提出了科技界与大企业紧密合作的倡议,国家经委表示赞同和支持。1986年5月由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组成科技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并于同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推动横向合作”座谈会,编制了二百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项目。为推动这一合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经委决定共同筹集资金,创办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探索从组织和资金上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供条件的途径。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调动科技队伍面向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横向联系;主要以贷款和投资方式,对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财力资助。以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据统计,从基金会成立至1992年3月的近五年间共发放基金贷款219项,资金总量达2.06亿元,成功地支持了以心血管新药“地奥心血康”的成果转化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研制成功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和25米射电望远镜

  中国口径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和25米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建成并顺利通过试运转,1987年11月13日举行揭幕式。

  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的主镜直径1.58米,通光口径1.56米,镜重1吨,筒长4米,望远镜转动部分重达32吨。它主要用于测量恒星的三角视差,研究恒星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自本年6月投入试测以来,已经取得了猎户座大星云、M5球状星团、昴星团及其它天体的珍贵照片。

  25米射电望远镜是厘米波段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具有口径大、多频段、宽频带、低噪声、指向精度高和工作范围大等特点,与国际同类设备水平相当。该设备可用于基线参量的精确测定、地球自转参数测定、板块运动测量、地震研究、射电源定位和精细结构分析等,自本年5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已先后在2.8、7.6和18厘米等波段上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网(VLBI)正式进行了多次国际联测实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本项目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展全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现状和发展战略调研

  受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于1987年7月—12月组织院内外113位专家,开展了全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战略问题的全面调研工作。调研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即基础性应用研究),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力学、基础农业、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林业科学、空间科学、能源科学、光电科学和工程科学等15个学科。在调研中召开座谈会166次,听取了近1500位科学家的意见,此外还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调查组撰写成本学科的专题报告,并提交有关学部的学部委员大会或常委会讨论审议,然后再由学科调查组对报告进行修改,最后完成15个学科专题报告和一份综合报告,计40万字。综合报告内容有四个部分:(1)基础研究的意义和特点;(2)中国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3)发展战略设想;(4)对采取重大政策与措施的建议。研究报告于当年年底呈送给国家科委。并以《中国自然科学现状与未来》为题,于1989年由重庆华夏出版社公开出版。

  由周光召、张孝文、雷天觉等14位专家组成的评议组认为,调研报告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的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特点,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设想及有关政策、措施建议,也比较符合国情,是实事求是的,可使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调研报告受到了国家科委的重视,调研报告中的许多意见已在国家科委的有关工作文件及领导人的报告中反映出来。

  研制成功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

  11月25日,在厦门召开的1987年国际激光会议上,福建物质结构所陈创天等发表了有关研制成功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LBO)的报告。LBO具有非常宽的透光波段、较理想的调谐半?宽度和高损伤阈值等显著特点;而且不潮解、化学性质稳定,特别适合于脉冲强激光和大功率连续激光器中变频应用。该项重大发明成果已先后获得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并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在多种固体激光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些定型激光器产品。该发明成果被美国《激光与电子光》杂志列为激光与光电子领域1989年世界十大尖端产品。被授予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实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为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科学院在已实行所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决定从1987年起全面贯彻实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于9月21日颁发了《关于实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若干规定》。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是确定所长任期目标、并由所长负责组织实施的责任制度。要求所长上任后,须根据本所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提出任期目标及实施规划草案,再经所学术委员会审议、职工民主讨论,并经所务会议通过后,向院提交所长任期目标报告书。报告书内容包括研究所发展目标改革方案、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工作具体目标及绩效预测实施方案等。所长任期目标报告书由院归口业务局审核、院长办公室会议审批。院将对所长任期目标进行定期考核;所长任期届满前要向院提交“任期责任目标实现情况报告书”,由院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论向研究所公布、并记入所长考绩档案。

  全院各研究所自5月份起普遍开展了制订所长目标责任制工作,至9月底全院已有122个研究机构提出了任期目标报告书。

  试行招收在职博士生制度

  科学院决定招收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为博士生,以此为工矿企业部门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并加强科学院与各部门的横向联系。

  招生办法,是由科学院选定有博士授予权的试点单位到有关部门遴选对象,也可由企业推荐。推荐条件为:思想政治表现好,曾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至少有大学本科学历;外语达到博士生入学水平;撰写发表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或者有创造性的科技成果;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3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学制和培养方式上,对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并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的学生,可采取脱产和在职相结合的方式,补修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外语,同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博士论文,学制可适当缩短。一般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仍需3年。培养经费除委托培养者外,纳入中科院的招生计划,经费统一拨发。在职博士生在毕业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工作,少部分亦可视实际需要适当调配。

  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实施晋升职称“特批”制度

  从1987年起,科学院4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员晋升研究员、3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员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不受单位晋升指标的控制而采取由院“特批”的制度。这是为了尽早解决因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人才断层问题,打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论资排辈”的传统,尽早让一批优秀年轻人才及时进入相应岗位,以顺利实现科技队伍的代际转移而采取的特殊政策。

  由于坚持了“特批”制度的正常化,规范化,保证了被“特批”的优秀年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此后10年中,全院共特批1600多人,其中研究员400多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多人。有些已成为相应学科的带头人或重点、重大项目主持人,或成为推动相应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多数人已成为研究所领导、研究室主任和课题组长;已成为“两院”院士的有3人,成为省部级领导的有3人,进入所级领导岗位的66人。在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头三届的评选中,科学院共有15人获奖、5人获提名,全是“特批”的研究员;在科学院已获1994—199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资助的71位青年科学家中,有60位是“特批”研究员、5位是“特批”副研究员,占获总资助人数的92%。这些表明,实施“特批”制度的成效显著。

  “地奥心血康”的研究与开发

  1982年,成都生物所李伯刚等从中国一种特有药用植物中,检验出一组扩张冠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等生物活性很强的甾体皂甙。根据这一发现,他们选择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历时5年,终于研究成功能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地奥心血康”;并开发成功了提取分离高纯度甾体皂甙的工业化生产新工艺。1987年通过专家鉴定后,李伯刚等人筹建制药厂,并于1989年3月生产出了第一批“地奥心血康”新药,投放市场。至1992年底,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地奥心血康”这项研究成果变成了年产值1.38亿元的医药商品。

  研制开发成功LX—PC联想式汉字微行机系统

  根据计算机发展对汉字处理技术的需求,联想公司倪光南等设计、研制成功了作为联想式汉字系统软件基础的联想式汉卡。PC系列微机加上联想式汉卡装入联想式汉字环境软件(LXPCPLUS),即构成联想式汉字系统LX—PC。其关键技术和创造点有:首创联想输入技术,该系统相关长度等于4,具有自学习、大容量联想库;LX—PC是唯一可在系统级支持具有5万条词汇的任意汉字输入方案的系统,且不占用系统RAM;首创用RAM作汉字硬字库,灵活性大;首创从汉字国际码直接显示汉字,在二字节汉字内码系统中达到中西文兼容最大限度;首创汉字显示字符工作方式与APA图形显示方式在一个显示适配卡上兼容,达到图文并茂;采用先进的互连方案将传真机和计算机融为一体,构成图文资料传输与处理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软件集,包括DOS、LX—PC、CCDOS等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高性能汉化局域网支持,包括NOVELL、3+NET等等;首创符合IBM DBCS标准和国际GB2312标准的3270PC仿真,5255仿真;首创用汉字库支持通讯子集,辅助集,繁简字共存,同时显示16384个汉字并可切换八国文字。联想式汉字微机系统(LX—PC)采用了联想输入技术、联系汉卡、FAX—PC通信等多项新技术,使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得到国内外用户的确认,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想式汉字微机系统(LX—PC)获得1987年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联想式汉字系统不断改进、发展,联想汉卡已从获奖时的Ⅱ型和Ⅲ型,发展出Ⅴ型、Ⅵ型,以及DAS型、ASIC型和CSVGA型等新型。除了上述各种为ISA/EISA总线使用的联想式汉卡外,还推出了用于微通道总线(MCA)的联想式汉卡,获得了IBM公司的确认,分配了微通道的卡号,从而成为MCA总线上的一种新的适配器,使MCA的微机拥有汉字信息处理功能。1988年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87年获院进步一等奖

  • 1986
  • 1988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