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2019-02-01 海洋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video:20190201我国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1月31日,“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本航次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最长、时间最久的一个航次,并于航次中间靠泊密克罗尼西亚波纳佩港补给。航次成功维护升级了我国的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本航次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该项目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显著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项目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安全运行1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科考人员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海洋大科学中心高端用户项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和问海计划等项目的联合支持下,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5年的建设,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稳步提升,具备数据实时传输功能的潜标套数、设备深度、设备密度逐步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幅度提高。观测网内的20套深海潜标、4套大型浮标共千余件观测设备已经稳定获取连续4至5年的观测数据,不断刷新我国观测网获取深海数据的最长时间记录。观测网内观测平台更加多样化,既包含了实时潜标和实时浮标等固定观测平台,也包含了剖面浮标和船载移动观测平台等,实现大洋上层和中深层的全覆盖,并建立了实时观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应用平台,服务国家深海科学研究、气候预报预测和海洋环境预报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课题组工作人员、科考队员家属到码头迎接返航。

   

潜标布放夜间作业

   

回收浮标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