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6月13日上午9:00-11:00

  地点:中国科学院机关712会议室

  主持人:周德进 中国科学院新闻发言人、科学传播局局长

  出席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报等。

  周德进:

  各位记者朋友们、各位研究所的领导专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科学院2018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发布会的主题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成果介绍。

  参加发布会的领导专家有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项目一负责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项目二负责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延林,项目四负责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魏志祥,课题负责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葛广路,研究骨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沈海滢,监理组成员、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方世壁,监理组成员、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沈恂,监理组成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查连芳等。

  下面先请齐涛副局长作介绍。

  齐涛:

  【齐涛副局长发言稿

  周德进:

  谢谢齐涛副局长。为了让媒体朋友进一步弄清楚项目的成果,请王琛研究员介绍“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总体产出情况,请李泓研究员介绍“长续航动力锂电池”成果,请宋延林研究员介绍“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成果,请沈海滢高级工程师介绍“纳米健康技术”成果。

  【纳米先导专项总体情况介绍

  周德进: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

  中国科学报:

  王琛老师您好,我是中国科学报记者。刚才您在报告中提到我们这个专项还为内蒙古牧区的牧民提供饮用水净化服务,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故事。

  王琛:

  好,谢谢这个问题。这个工作是化学所赵进才院士牵头完成的,具体内容是利用了纳米材料对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物的高吸附特性,因为它比表面积很高,所以很容易吸附这些离子,同时也引入了光催化的纳米材料,所以同时实现了对金属离子、无机物、有机物的去除。

  在内蒙古地区牧区的特点是,牧民主要的饮用水来源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地下水,部分牧区地下水里面氟、砷、微量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等超标严重,所以长期饮用地下水,使得这些牧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致病致残情况严重,很多牧民到四五十岁就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到六十岁则成“上不见屋檐,下不见脚尖”的严重骨变形状态,十分痛苦,我们今天没有展示这些照片,确实看起来还是很给人压力的。

  同时,牧民除了他们自由的放牧生活之外,实际上他们还承担着我们国家戍边的责任,因此,急需一些便携式的、能够长时间稳定使用的饮用水净化系统。这种背景情况下,我们赵老师和其他同事一起,针对牧区水质状况及牧民生活习惯开发了光催化/吸附一体化地下水净化系统及设备,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及细菌病毒等,这样他们虽然远在牧区,但是通过这个饮用水系统净化出来的水,跟我们喝的水是一样干净、一样安全的。这个是为当地上千户牧民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而且使用成本也相当低,一年换1-2次核心滤芯就能够保证高效运转,所以既长效又经济,同时又保证他们的饮用水安全。

  我们在座的监理组的老师们都到当地实地考察过这个饮用水系统的使用效果,对我们都是很大的震撼,也是很大的鼓舞,说明我们纳米技术能够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提供非常具体、现实的帮助。

  周德进:

  那我顺着丁佳问的这个问题,这个饮用水安全它能解决哪几类污染物?

  王琛:

  这个问题可能从几个方面回答。确实饮用水、地下水的成分,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含砷,有些地方含氟,还有些含有其它离子型污染或有机污染物,针对这些不同的地区要发挥纳米材料不同的特性,来有针对性的设计催化或吸附材料,这是我们专项的一个主要目标。不光是一般性的纯化,实际上这个设计是针对当地的地下水环境来开发的材料,其他地区材料的开发性质可能不一样。从纳米材料来讲,它是完全有这种扩展性、适用性的,所以这应该说是我们纳米技术是一项优势吧。

  光明日报记者:

  我是光明日报记者。我对先导专项的组织形式比较感兴趣,能介绍一下监理组吗?

  方世壁:

  因为这个项目的研究每年都有它的指标,我们监理组的一个任务,是了解、监理他的指标,最重要的是到基地去看看它的实际效果怎么样。比如产业化队伍大概多大,真实地了解它执行过程当中具体进展情况,有没有问题。所以我们院领导给监理组提的工作要求是六个字:找问题,提建议。另外我们监理组的一些同志都是很有管理工作经验的,所以也会对项目执行提出建议。

  齐涛:

  我补充一下,刚才这个问题非常好。监理工作实际上对保证我们院里的先导A的执行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院领导包括白院长、相里院长都非常重视,正好前两天我们院里也开了每年一次的监理会议。我们先导A项目立项以后,这个监理组是重大任务局根据项目的性质聘请一批著名专家,考虑专业性、管理、财务等,这样的话就保证这个项目运行,是我们院里定的这个专家组。这个专家组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对专项的实施找问题、提建议,起了非常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王琛:

  我补充一句,就是从我们专项实施过程中来看,监理组的老师们,对我们的监理过程应该说是非常严苛的。因为他们既是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又同时从事过管理工作,所以对我们实际上是挑剔到“骨髓”里面去的,也是在帮助我们,所以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好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想问王琛老师,就是说我们现在纳米科技帮助边境牧民过滤水的这个项目,主要服务哪里的牧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现在大概帮助了多少人?第二个问题是想问宋老师,纳米绿色印刷的这个产业链,不产生任何废物废气,真的挺厉害的,我想问这个产业链能不能算是国际领先,因为我们国家的印刷体量非常大。还有第三个问题问李泓老师,先导专项里面我们提到,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密度达到300瓦时每千克,我看材料里面还提到了像什么锂硫电池都已经达到600多瓦时每千克,还有一个锂空电池达到了780多瓦时每千克,那这下一对比,我就搞不太清楚,300多瓦时每千克它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这几种电池用途不一样?那另外两种电池在国际上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地位?谢谢。

  王琛:

  我先来回答水方面的工作。水方面工作实际上从专项启动的时候,2013年还只是停留在材料跟简单的过滤芯的水平上面。经过对内蒙地区多个牧区的调研后,把研究方向确定为解决牧区牧民饮水安全问题上面。从2015年左右开始示范应用,那个时候只有几十户到百来户的水平,在那个基础上,逐渐提升到几百户,到了去年底,已经到了1200户牧民的饮用水安全保证,所以这是一个逐渐提升跟扩大范围的过程。因为当地的牧区有共性的问题,就是水里面含氟、含砷等污染物,所以这个地下水净化系统能够为这一地区的牧民生活提供保障。我们主要是按户统计的,1200户,如果具体到牧民数量,大约有4000名牧民受益。方老师他们也都看过实际的牧区的生活跟使用情况,能不能请他们也简单补充几句。

  方世壁:

  这个是这样,我们监理组去看了一下,实话实说,看了以后监理组老师心情都非常沉重,为什么沉重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在那个地方,主要喝的水,砷跟氟两个指标超标非常厉害,这两个指标超标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有的牧民岁数不到50岁,就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我们看到人直不起来,牙齿也不行了,腰也弯了,而且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所以这样的话对当地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当地的政府不是说不关注这个问题,而是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也跟很多高校、科研部门合作,研究了大概十几二十年,基本上解决不了。

  化学所赵进才院士,通过纳米技术,效果非常好。所以当地的政府也非常非常感谢,就是说多少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院这个先导A专项的实施解决了,我们深深地感到当地的牧民老百姓,当地的政府对科学院实施先导A的感激之情。这个项目有先导A经费的支持,专项无偿给他们提供的,现在也得到政府的一些支持,政府因为看到了效果,准备扩大。

  查连芳:

  我简单补充一下,刚才有记者问是在具体哪个位置,两个旗,一个是镶黄旗,一个是巴林右旗(国家级贫困县),以巴林右旗为主。

  宋延林: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刚才问到绿色印刷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几个单项的技术,从版材、制版到油墨应该说都不同于国外现在通行的技术路线,所以如果说领先也可以。其实我个人感觉,我们实际上是不同的原理,就是说你数码照相比胶卷照相说是领先还是一个什么词,实际上完全通过纳米材料应用是一个不同的原理,这个新的技术从源头解决了传统技术的一些比如说环保的缺陷,还有一些材料浪费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中国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一定走国外的老路,我们有可能有些新的发展机会。

  李泓:

  我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们在这个先导项目里面开发了多款电池,锂离子就有两类,正极材料一个是富锂锰基,一个是高电压正极材料,负极是硅负极;固态电池有三类;还有刚才你提到的锂硫和锂空气。这些电池技术在技术成熟度上还有差异,技术成熟度最高的就是锂离子,所有的指标符合电动汽车应用的要求;固态电池现在在中试阶段,三个团队都是在这个水平,锂硫也达到了中试水平。但是从总体的技术指标来看,适合于电动汽车的是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和三种固态电池,其中混合固液类型的和原位固态化的在电动汽车上更接近一些。那么锂硫和锂空气目前它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率还比较低,所以锂硫电池特别适合不太在意体积能量密度但是特别重视质量能量密度的,这方面就像无人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刚才说的青岛能源所开发聚合物的电池,它就是在所有电池里唯一一款能够适合在深海承受外界较大压力下的,所以不同的应用领域将来选择技术的时候会不一样。技术水平上,就公开发表的数据,我们都是拿实际的电芯测试的这个结果,包括锂硫和锂空气都是第三方测试的报告。从公开报道的技术指标上,单体的指标上,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水平,这个是可以负责任地说,但是不代表这个技术马上就能够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现在还是处于小试到中试,锂硫、锂空气更晚一些,需要更长的时间,我大概就解释到这儿。

  李泓:

  我们在这个里边,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现在大家广泛使用的所有的主材料的核心专利基本都掌握在日本、美国,西方的国家,那是以前的历史,现在我们开发的硅负极,就在所有的关键的正负极材料里面,这应该是中国自己在世界上提出来的第一个核心材料,并且申请了发明专利的。也就是刚才周局长说的,我们现在的这个技术逐渐开始有自己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在未来有能力、有条件,通过跟国内多家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也包括自己初创企业,是有可能在下一个五年实现在技术上达到并跑或者领跑的这个阶段。

  科技日报记者:

  我是科技日报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看李泓研究员他讲的时候说,这个项目引来了多少社会投资、产业化。咱们科学院重大布局的时候,肯定也有资金的支持,这部分资金和产业化引来的资金这个是怎么区分的,我们科学院布局时候资金主要是干什么?第二,从现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我们基本上布局的时候是把我们的任务比如分配到研究所,那么研究所与研究所之间、课题与课题之间有没有横向的这种合作,还是说就给你这个所了?

  李泓:

  我们以锂电池为例,科学院先导专项的经费应该说是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国内在锂电池集中支持的这个经费里面,额度算是比较大的,除了国联动力和几个个别企业之外,所以他是一个集中在支持开发一个方向技术的(项目经费额度比较大的)。我们都知道,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最难的就是从小试到中试这个阶段,当你技术前景还没有突破之前,社会资本对风险的把控,一般来说他不愿意过来。所以先导专项就是说,我们要克服中间这段的困难,把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中试到产业化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大部分的经费你可以看到,如果有时间可以详细介绍,就是从17年到18年开始,社会资本就大量进入,因为已经通过大量的第三方测试数据,包括客户的反馈,展示给了投资的机构,包括一些实体企业。这个时候就是说成立了大量的创新企业,所有的这些社会资本就会投入,他愿意支持你从这个做到产业化。因为每一个技术都是行业里边比较有竞争力的新的技术,所以从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资本使用的角度考虑,也非常愿意支持这一类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

  第二个就是刚才您提到的,研究所之间的合作。我们的锂离子电池是要在江西恒动、苏州星恒以及一些初创企业来集成的,那么在硅负极材料方面,我们有两家单位,化学所和物理所,然后在正极材料方面有三家单位,电解液有两家单位,隔膜有三家单位。我们就是要求把所有的这些关键材料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集成的地方来做合作,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单位都发挥自己最强的地方,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集中再合作。最开始这个项目管理的初期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我们首先是要选择好有这个能力的,代表科学院最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这里边有个竞争筛选的机制,一旦主要的承担单位明确了以后,立即进入到一个合作开发的阶段。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所之间,以及初创公司之间都有相互的合作协议,最终可能在以后会有一个互相参股的这种更进一步深度的合作,这样的话能够促进这个技术的发展。我个人的理解,相对于目前的行业里的企业,他们一般都是比较封闭的,企业和企业之间都是一个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但是在大学和大学之间也是独立的PI,也许科学院在先导专项这样一个管理机制下,有机会有能力,把不同单位的团队集中在一起,突破一类重要的技术,这是我自己对这个事的理解。

  王琛:

  对,我补充一下,我们纳米先导在当初启动设计的时候,像刚才李泓研究员说的,我们是采取多家单位可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攻关,这个攻关可以是单独攻关,也可以是协同攻关,最终通过选择第三方测试和最终的选择,最后确定一个承担单位,所以中间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在先导项目里面,执行过程中间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限制单位数,而且课题组也不限制,只要大家有这个能力,来参与这个过程,我们都欢迎,所以是一个开放动态调整的这样一个机制。

  齐涛:

  我再补充一下吧,先导A是我们国家的重大项目部署和管理当中,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就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要打破篱笆。包括项目动态的调整,我们现在每个先导项目几乎都有调整,有的调整还比较大。另外刚才说打破单位之间的界限,课题组的界限,然后是把我们院里最优势力量,最强研发团队融为一体,实现一个目标,统一管理,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我感觉这对咱们国家整个科技体制的改革和重大项目组织的变革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周德进:

  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查连芳:

  刚才齐局从院里的角度讲了一下监理组的事情,我作为监理组成员,也有一点点体会。我觉得这五年来,第一、院里从战略上有一个指导,每次开会什么的给予了很大的一个支持;然后还有我们首席王琛研究员,我认为他工作作风也好,个人魅力也好,对这个项目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后我们专项的总体组里面有若干名的院士,在整个项目里面,他们都在团结,就是大家一起在努力朝着我们总体组的目标去完成;项目总体组下面有一个办公室,他们与我们监理组各位老师和各个课题组和项目组联系得很好,保证这个项目的完成和信息的沟通;然后我觉得这个项目组的依托单位,国家纳米中心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所以这个项目在五年内做到了这么多,跟我们整个团队的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我确实看到了科学院这支纳米科技的队伍的奋斗精神和大家的团结。我就谈我这一点点体会。

  周德进: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记者朋友,谢谢科学家,也谢谢我们重任局的领导。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