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人才教育 > 工作动态

“一带一路”科学减灾国际培训班在三亚开幕

2016-11-28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空间减灾卓越中心(SDIM)、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WDS)等机构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科学减灾国际培训班在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园区顺利开幕。

  本次培训围绕“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减灾问题,在“数字一带一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框架下,通过理论、方法、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升“一带一路”青年学者和管理人员的科学减灾能力。来自孟加拉、缅甸、巴基斯坦、泰国、蒙古、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摩洛哥等15个发展中国家的2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SDIM主任、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指出,“一带一路”横跨欧亚非大陆,涉及我国及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亚欧经济带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普遍存在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持续呈上升趋势。灾害风险科学应对是DBAR国际科学计划的六大主题之一,在此背景下的减灾国际合作,不但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学减灾能力,也将为联合国《仙台减灾框架:2015-2030》在“一带一路”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三亚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昌优表示,作为我国最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三亚市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此次国际培训班的举办,是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背景下中科院支持的重要减灾科技合作活动,将搭建“一带一路”减灾科技合作的新桥梁。

  2016年5月,以“一带一路”需求为牵引,以空间大数据为抓手,“数字一带一路”科学计划(简称“数字丝路”,DBAR)应运而生。DBAR科学计划得到ICSU、UNESCO和芬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等20余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支持和响应,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建设空间大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一带一路空间信息系统与科学模式”。DBAR将建设空间大数据平台,重点研究环境变化、海岸带、世界遗产、自然灾害、粮食安全、水与城市等六大领域,综合、准确、持续观测和认知一带一路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信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的、开放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决策支持。

  开幕式后,系列培训课程正式开始授课,DBAR灾害工作组成立暨一带一路减灾研讨会议于同期举办。

 

会议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