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源自人体细胞的肠道成功移植给大鼠

具有功能性血管 可实现营养传输

2017-10-12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生物技术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通过在特制支架上构建再生器官,成功向大鼠体内移植了源自人体细胞的、具有血管的肠移植物。这项成果意味着生物工程制造的功能性移植肠的未来前景光明。

  短肠综合征是一种损失部分小肠的疾病,会降低患者的营养吸收能力。目前的疗法是移植,但可移植的器官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由于植入失败和细胞排异问题,移植器官的3年存活率较低。

  使用源自患者的细胞制造再生肠进行移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之前是使用合成支架构建这些器官,成功率并不高。去细胞化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性支架,但是截至目前,利用这种支架所得的器官,缺乏功能性血管,不利于恢复营养吸收能力。

  此次,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哈罗德·奥特及同事制造出一种特殊支架,在其上构建的肠移植物可充分实现血管化,保证营养传输,营养传输率与大鼠原生肠样本的传输率相仿,而且在植入大鼠体内4周之后,这种生物工程肠继续存活并不断成熟。该支架还能够使内皮肠细胞再生,就像在健康肠道内一样,从而使移植肠的存活期更长。

  该方法尚未在人身上进行过测试,据此制造出来的肠管目前没有完全达到原生肠的成熟度,但是在大小和营养吸收能力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将极大地增加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选择。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水稻曾被驯化三次
  • 单个干细胞培育出大量相同神经细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