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传道授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015-02-16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王晓斌
【字体:

语音播报

前一为王崇琳 王晓斌供图

  “有教材了,上相图课就更方便了。”

  “你们不用担心我的身体,我没有问题。”

  “这个学期可以安排相图课,化疗一结束就可以正常开课。”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王崇琳生病期间还惦记着他的相图课,惦记着他的学生们。这些年来,王崇琳一直心系教学,是一位备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他曾多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出席新生的开学典礼。

  独特的教学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兴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王崇琳被金属所选派到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进修,从事计算相图学习和研究,从此他便与相图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国后,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王崇琳未能继续他的相图研究,但当研究生部邀请他为研究生开设相图课时,他欣然答应,并一上就是二十多年。

  一个学生回忆说:“王老师上课有三个特点,一是教学全部按照德国式相图课教学模式,一边讲理论课,一边带领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每次练习都作为对学生的考绩;二是他的课都是安排在晚上,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其他课程,时间支配起来就更方便了;三是上课前他必喝罐啤酒,让自己兴奋起来,这样讲起课来就更有激情。”

  王崇琳所选的练习内容许多是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选取的实例,对学生们应用相图知识非常有益,因此每次授课前他都要查很多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他曾笑言:“晚上上课讲话多了,太兴奋,经常后半夜两三点钟还无法入睡,睡不着干脆起来批改练习,对此家里人都非常有意见。”王崇琳希望学生们听课也要兴奋起来。

  王崇琳经常大面积口腔溃疡,一发作就是几个月,讲话都很吃力,他抹上药继续给学生上课。

  如今,王崇琳讲授的相图课已经成为金属所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呕心沥血编教材

  王崇琳在国内粉末冶金界很有点人缘,有人表示愿意出钱帮他出粉末冶金方面的书,他不为所动,但是为了相图课的教学而写书时,他却放下很多手上的研究工作。

  从1987年开始,王崇琳为金属所研究生开设“相图理论及其应用”课程,每次授课尽可能地在原讲义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相图理论及其应用》一书就是在他多年讲义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

  2005年,在金属所研究生部的推荐下,经过研究生院组织的专家评审,王王崇琳申报的《相图理论及其应用》一书,获得了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的支持,确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开始写书的时候,王崇琳发现原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中,无论是一个结论,还是一张图表,都必须一一弄清楚,查清出处,搞懂真正含义,否则就可能会误人子弟。为此他重新查阅原始资料,遇到自己过去没有弄清楚的知识,还要找相关的专家请教。

  2005~2007年底,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王崇琳边学习,边整理书稿,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处细节。2007年6月,他开始出现类似腹泻的症状,一个月一两次,一个月后便频繁发作,再后来就是便血。

  当时,家里人、身边的同事和卫生所的大夫都催他早去医院检查,甚至帮他作好了安排,但是他硬挺着不去,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去了医院,他就难以将书稿完成了。

  直到2007年9月底,王崇琳把书稿寄给出版社后,才去医院检查身体,此时他已经耽误了近4个月的治疗。

  寓教于乐的老师

  为了全力撰写教材《相图理论及其应用》,王崇琳的相图课暂停了两个学年,选修该课的学生已经达60多人,因此,手术后王崇琳多次向研究生部表达希望尽快给他安排课程的愿望。

  2008年的夏天,经过了两次手术、两次化疗和30次放疗,王崇琳再次出现在研究生教育大厦的办公室中时,他人已经明显地清瘦了许多,但精神饱满,见到他的人根本无法将癌症与他联系到一起。王崇琳多次要求能在秋季学期尽快给他安排课程。

  他说:“完成撰写教材是我最大心愿之一,能用自己写的教材给学生上课,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之一。”他觉得能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心情愉快会更有利于身体康复。

  王崇琳把为学生们上课当作快乐的事,他说人应该做铺路石、做梯子。他把自己对相图研究的热爱,转化为对相图教学的热爱。他觉得自己的研究生命,如果在学生们的身上得到延续,就是一种最大的快乐。

  王崇琳从另外一条途径实现了他的相图梦想——教书育人,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就是对他成绩的肯定。

  人要有一种追求,一种精神的追求。探索科学是一种追求,培养未来探索科学的人才同样是一种追求。探索科学需要有一种精神,培养学生更需要一种利他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崇琳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在丰富和快乐着自己。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2-16 第7版 学人)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