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1.4℃。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
197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197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1987年1月“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与昆明分院生态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其余部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96年9月经中编办批准,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沿用现名。1998年底首批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7月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6月成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理事长单位。
版纳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hm2,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hm2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版纳植物园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立足我国云南,面向我国西南(主要是热区)和东南亚,以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基础,探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物种濒危机制,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其学科方向是: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和资源植物学。
版纳植物园现设有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34人,其中硕士生145人(外籍8人)、博士生89人(外籍13人)、在站博士后12人(外籍8人)。
版纳植物园下设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综合保护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7个研究组等研究部门;建有标本与种质保存中心、3个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园林园艺部、科普旅游部等支撑系统及业务部门。
版纳植物园五十余年的科学研究积淀,已完成科研项目900余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 0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近40部。
版纳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文明单位”、“云南省精品科普基地”。
版纳植物园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版纳植物园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热带植物科学研究基地、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科学知识传播中心。在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席之地,培养和成长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热区尤其是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棕榈园收集保存的种类超过400种,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棕榈植物最多的专类园之一。
版纳植物园内保存有9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成为当地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和研究基地,图为热带雨林一角。
西双版纳最大的吊桥——罗梭江吊桥
版纳植物园新建的西入口罗梭江大桥夜景
竹类植物是属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该亚科植物世界约70多属1000多种,中国约37属500余种,而云南有28属250种之多。
西园百竹园建于1965年,面积104亩,引种栽培竹子253种。收集有云南南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东南亚热带国家的竹类,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竹种,如茎粗达25厘米的巨龙竹、竹间似佛肚的佛肚竹、黄绿相间的黄金间碧竹、竹枝长满钩刺的刺竹、当地傣族用来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更有罕见攀树缠枝的藤竹及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凤尾竹。该园是国内收集竹种最多的专类园之一,是世界上丛生竹最大的收集园。
该馆是我国第一个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民族森林文化的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外观体现了傣族的建筑风格,具有庭院和园林式特色。包括展览厅(热带雨林厅、民族森林文化厅)、多功能厅、民族森林文化研究中心和管理办公室四个部分,是一个集公众教育、科学研究和文物保存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残酷的绞杀、凶猛的蟒蛇、最珍贵的蝴蝶、最长的豆子、最重的种子等雨林中各种独特的动植物标本近在咫尺。神秘的傣家民居、历史悠久的医药文化、箭毒木的树皮衣、原始的刀耕火种场景,硕大的象脚鼓,多姿多彩的雨林文化,独特的西双版纳民俗风情,为游客奉上了一场浓郁的雨林文化盛宴。
西园百花园为“西园区”第一景,占地面积353亩。主要收集保存与展示热带花卉植物645种(品种)。
该园植物布景主要采用孤植、纯林大片种植、同类多品种集中收集、专科专属保存、攀缘及水生花卉植物多种方式展示。并力求与地形水域巧妙结合,形成不同的赏景空间,创造 “天女散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和“花开花落”等景观效果。借助区内大量花卉植物,通过挖掘花卉与人们日常生活、信仰和情感的关联,以及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以花卉植物创作出的传说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以对联、字画、牌匾等形式展示于园区内,充分展示花卉植物的科学和文化内涵。整个园区被远山晨雾所怀抱、被汩汩流淌的罗梭江所环绕、被飞蝶野禽所簇拥,步移景异、花开不谢,让游客切实感受“热带天堂”的神奇魅力。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