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征文
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
谭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10-27 来源: 【字号:  

  我主要从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生物农药研发工作,是“真菌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S-诱抗素,ABA)技术”及“新型生物农药新奥霉素、捷安肽素”的主要发明人,带领研究小组进行了原创性研究工作。

  针对目前国内生物农药领域创新研发能力弱、创新品种少、规模化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等现状,我带领团队遵循菌种资源与遗传改良、生物合成机理与代谢调控、发酵和提取工艺技术及其过程放大、新农药防治作用机理与应用技术等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系统研发思路与流程,对其重要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建立了基于微生物代谢产物规模化利用的、可持续创新研发新型生物农药的技术体系,并进行生物农药的可持续创新研发工作。

  天然脱落酸的生产方法曾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其来源困难,直至20世纪末,国内外都无法实现农业生产应用。1993年以来,我带领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部的一系列重点项目资助下,率先突破了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提出微生物菌种“关联基因簇定向诱变”新思路、新方法,对菌株进行遗传改良,选育获得ABA产量达到5.0 g/L以上、新奥霉素、捷安肽素效价达12000单位以上的高产菌株。经文献专利查新表明,菌株产量水平国内外未见报道。经过研制,首次建立了“真菌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的发酵生产技术和先进工艺技术。2000年,带领研究团队与四川龙蟒集团合作,进行脱落酸项目生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和开发工作,建立世界第一条脱落酸(S-诱抗素)规模化发酵生产线,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自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以来,我主持脱落酸应用制剂及分子机理研究工作,研制出了能表现脱落酸活性功能的实用制剂产品4个,并在日本、韩国、美国、我国的台湾、四川、新疆等十多个省地进行作物节水抗旱栽培、蔬菜和茶叶的绿色栽培生产,以及植树造林等试验、示范和推广,为脱落酸产品的商业化开发,和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农林业生产大规模应用作出突出贡献。

  2011年以来,我带领研究团队以“预防为主,免疫诱导”的植保理念,开展S-诱抗素、新奥霉素等多种生物农药系统集成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在宁夏、四川等地进行了应用示范工程,共计应用示范40万亩。示范效果表明:作物病害发生率降低15%~70%,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增产10%~50%,投入产出比约1 : 3~9,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该成果为实现农药减施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依据。

  2006年以来,研究团队先后与日本、美国、韩国等的研究机构或公司开展ABA应用领域的研究合作。其中,与美国著名的生物农药公司“VALENT BIOSCIENCES CORPORATION”(简称VBC)合作,进行“脱落酸诱导植物抗病性分子生物学”研究、ABA的EPA登记等;我带领研究团队为VBC公司进行ABA的美国EPA登记做了大量技术研究工作;正是这些先进、准确、翔实的研究资料,支撑脱落酸产品进行美国环保署的EPA(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农药登记。2010年ABA首次获得了美国环保署的EPA登记,为脱落酸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作为技术负责人,筛选获得ABA产量提高80%以上的新高产菌株,研制了高效节能的发酵生产新技术;研究成果在江西新瑞丰生化公司成功实施转化,使脱落酸生产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进行了创制生物农药“新奥霉素”的研究开发,与河南济源白云实业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其5吨发酵罐的中试生产线;构建了新型生物农药捷安肽素产量达到8g/L的遗传改良菌株,创建其先进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和提取工艺,与企业合作完成2吨发酵罐规模的中试研究。目前两个新农药正在进行产业化开发工作。

  自2010年以来,成果转化企业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新瑞丰生化公司,已建成8个50吨发酵罐的生产线,年产能力达到原药30吨,制剂3000吨;研制开发6个脱落酸制剂新产品,首家获得原药及6个制剂的农药正式登记证。已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2010-2014年,累计产值22424万元,新增销售额14853万元,新增利润4658万元,新增税收1378万元,出口额约2000.0万美元。预计未来5年出口欧、美、亚洲等国家的金额可达上亿美元;开发的制剂在国内外应用,可创造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10亿美元以上。

  我申请发明专利28项(PCT11项),获授权专利19项;发表SCI论文25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4项。主持并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863”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30多项。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还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自觉执行党中央八项规定。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线研制过程中,尽心尽责,任劳任怨;被评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的“先进工作者”,中科院“双文明建设标兵”,四川省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