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才星火 可以燎原
——“西部之光”计划二十年回眸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胡馨木 【字号:  

  “‘西部之光’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启明星,它点亮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有更大的力量回报这片土地。”“西部之光”计划入选者雷加强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6年是“西部之光”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西部之光”计划共支持各类入选者近2600人,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000余人,造就了一大批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优秀科技人才,显著提升了当地科技创新能力,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人才在西部建功立业

  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沙漠里一刮大风,别人都往房子里跑,我们却抱着仪器往外冲,风越大,我们越高兴,因为那样才能掌握最精确的科研数据。”在“西部之光”计划的资助下,雷加强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沙漠科研第一线,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在学术理论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6年,针对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吸引困难和流失严重的双重问题,中科院启动了“西部之光”计划,以“优秀人才+应用项目”的模式,支持兰州、新疆和昆明分院各研究所以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的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同时,资助西部地区研究所在职博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以支持其开展研究工作。

  1998年,中组部与中科院开始共同实施“西部之光”,借助东部人才优势促西部建设。2003年,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启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支持西部青年学者“走出去”;2004年实施“联合学者”项目确立了“请进来”思路,吸引东部及海外的人才到西部来开展交流合作。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计划是从西部地区选调访问学者到东部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重要企业研修1年,中央财政为每位学者提供3万元经费,用于培养费和食宿补贴,为学者的导师提供0.5万元补助。访问学者培养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围绕西部各省区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认真研究确定访问学者培养的重点范围和领域,优先培养支持西部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一批批年轻创新型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项目中得到成长,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部之光”在助推入选者个人成长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单位整体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种下一棵树,成长一片林”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表示,“‘西部之光’作为一项特色鲜明的区域人才计划,在构筑西部人才高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良好的人才队伍助推和凝聚效应、科技成果涌现和倍增效应、科技人才协同培育和辐射效应以及对西部人才工作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项目与人才捆绑

  既“顶天”又“立地”

  “西部之光”的独特之处在于采取了“优秀人才+应用项目”捆绑支持的方式,并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

  计划规定,入选者申请项目,必须既“顶天”——突破前沿性关键技术,又“立地”——立足解决西部发展的难题,并将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课题组组长李文建对此颇有感触,1997年在他获得“西部之光”资助时,立项书中就划出了“硬杠杠”——研究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坚守着这一承诺,他的团队在与张掖市农科所合作后,利用重离子束辐照技术培育出了改良的小麦品种“陇辐2号”,在推广初期就新增产值400多万元。

  20年来,一大批“西部之光”入选者聚焦地方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在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支柱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攻坚克难,形成大量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升了西部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周祖翼表示,“西部之光”计划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实施成效,一是党中央和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探索依托项目实施带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引导和带动了优秀人才向西部的集聚;三是突出需求导向,着重培养西部发展急需紧缺的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四是深化东西部人才帮扶和对口支援,形成了协同攻关、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五是发挥访问学者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支勤奋创业、勇于创新,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迸发综合效益

  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20年来,“西部之光”始终牢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秉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的初衷,不断扩大光热覆盖效应,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显著的综合效益,达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目的。

  ——推动了西部研究所科技队伍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西部之光”入选者中已有340多人成长为各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近320人入选“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方重要人才计划,有力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团队集聚。

  ——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了西部科技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入选者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6人次),授权专利3000多项,共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437亿元。

  ——支撑了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年来,“西部之光”入选者始终围绕解决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西部区域环境治理、野生资源开发、青藏铁路建设、民族医药开发、民生改善及公共安全等方面成果显著。

  ——坚持开放,促进了院地人才的共同成长。20年来,“西部之光”累计培养支持各类入选者近2600人。目前看来,活跃在西部地区的高层次科研人员大多数受到“西部之光”的支持,在他们的牵引下,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并且大部分都留在西部工作。

  ——带动示范,促进了西部地区人才工作发展。“西部之光”的成功实施引得很多部门和省市纷纷借鉴。四川省实施藏区“希望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为藏区培养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百名青年博士引进计划”,以加强新疆地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0年来,无论是在科技前沿领域,还是在关乎西部发展的战略需求领域、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方面都能看到“西部之光”计划入选者活跃的身影,他们点燃青春、奉献才干,星星点点的智慧光芒在西部闪耀。

  (原载于《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7-02-10 03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