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价值理念、良好的文化生态、和谐的科研氛围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心理所将文明创建活动视为全面提升心理所各项工作的良好契机,围绕研究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在全社会树立了研究所的良好形象,振奋职工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实施,保持研究所快速发展。
一、 基本情况
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心理学综合研究机构,也是中央政府重要的心理学科技“智库”以及推动中国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服务的基地。近年来,心理所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坚持与各项建设相协调,坚持与创新文化建设相促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先后荣获中央国家文明单位、中科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第二届‘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稳步开展
所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研究所重要工作,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合力推动,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所务会—所党委—各部门”的文明单位创建“三级”管理网络工作机制,每年制定详细计划认真部署创建活动,并狠抓检查落实,确保工作稳步开展。
2.牢记社会责任,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多年来,心理所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心理援助,作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国家需求,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心理所坚持以“创新为民”为己任,始终把心理援助工作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任务,坚持战斗在“科技救灾”第一线。早在“非典”肆虐时期,心理所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获得民众心理反应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定期发布预警通报,为政府提供危机管理方案。自2008年以来,在11个灾区先后建立了18个工作站,自主研发了系列灾后心理创伤评估工具、干预方法及设备,建立了我国最大的灾后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形成了“时空二维”援助框架、“一线两网三级”的援助模型和关键技术,直接服务近百万人次,于2012年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所雅安芦山心理援助工作站视察并对我们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除开展灾区心理援助外,心理所一直为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直机关干部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如组织部委心理健康系列巡讲、开通“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咨询热线”,成功建设公务员及各类人群的“心检”系统,发放“知心卡”17万张,近万人访问,服务范围覆盖100余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科院心理所 领导们共同开启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咨询热线
3.积极探索网络文明传播,拓展科普文明阵地
心理所始终高度重视心理学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利用“心理梦工厂”、“中科心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心理科学,提供心理服务。“心理梦工厂”近两年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近4000人次,2013年获“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中科心网”获院优秀科普网站奖。
4.设立道德讲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为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心理所成立“科研道德工作委员会”,并专门设立道德讲堂,先后邀请专家作预防职务犯罪和科研道德教育报告等,增强职工、研究生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荣辱意识,培育科研诚信,为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充实了新的内容,在全所努力营造出“潜心科研、崇尚科学”的氛围。
5.进一步加大研究所环境建设力度,为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所班子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论坛、群众组织等作用,组织“文化开讲”、“我创造、我奉献、我快乐”展览等活动,引导全所同志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缓解大家工作、学习压力。同时,还下大力气抓好制度建设、园区建设,研究所的园区和工作场所的环境得到优化,工作人员的科研、办公条件不断改善。
中科院心理所 青少年参观心理所“梦工厂”体验心理学
三、体会及设想
近几年,随着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心理所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争取国家任务和产出重大成果不断增加,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创建活动,我们深深认识到,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结合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特色研究所建设,牢固树立“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抓好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创建成果,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为研究所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