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我大学毕业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已是整整六十个年头了。我出生于1933年,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度过的。1951年我在家乡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毕业,并有幸参加新中国成立后头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被清华大学化工系录取。两年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清华化工系为主体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我也随之转到正在建设的新校址继续完成大学学业。
我现在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62年以前称“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主要解决国家的燃油问题,如何从原油和煤生产供飞机、汽车用的燃料。当时,分配来所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各大高校的化工系,其中学理科的,特别是学物理和数学的很少。 1962年更名后,研究所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当时,所长张大煜先生与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白介夫组织规划了研究所的发展蓝图,从化学物理学科的角度,开展了催化基础、燃料电池、重水分离、化学激光与激光化学、固体与固-液火箭推进剂的燃烧实验和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金属有机化学、近代化工、以色谱为主的各种分析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仪器分析化学等研究方向。过去我们总结大连化物所的经验是“任务带学科”,现在53年过去了,可以加上一句“学科出任务”了。
60年来,在学部一批老科学家的带领下,新一代英才接过先辈的重托,继续前行,引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向新的科技高峰攀登。目前大连化物所共有院士13人,其中80岁以上5人,70-75岁4人,50-60岁4人,中年一代在最近10年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他们继续秉持大连化物所多学科、多兵种综合攻关的特色,发挥理论与实验并重互相促进的优良传统,以学科为“经”、课题与任务为“纬”,善于发现交叉学科的生长点,努力攻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大连化物所领导班子结合落实贯彻“率先行动计划”和“三个面向”,提出了研究所总体目标:“2020年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2030年建成世界顶尖研究所”,引领化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追求成为卓越科学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新征程中,进一步辩证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学科与任务、理论与应用、计算与实验”的关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是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的学部委员的,至今已过了23年,当时许多老一辈科学家还健在,有机会和他们接触,聆听到他们的真知灼见,近距离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学术界的晚辈们无私地创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条件。他们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终生。这是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大连化学物理所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普通成员的“60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