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十年来,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科学管理,勤政高效”的宗旨,北京分院一直为实现“提供一流的服务,实施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效益”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北京分院的带领下,分院系统所属机构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科学、高新技术、资环科技、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大量丰硕科研成果。北京分院发展的这十年,北京分院系统单位始终是全院创新能力的佼佼者。而化学所十年来每一个进步的足印,更离不开北京分院的指导和引领。
一、不断加强所级领导班子建设
十年来,北京分院一直肩负“加强班子建设,促进院地合作,承担属地管理,协调院所工作”的责任,严格坚持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在深化所级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化学所在建设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层干部队伍等方面得到了北京分院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在北京分院精心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研究班、求是论坛、所长书记沙龙活动等的培养下,化学所领导班子的党性修养不断加强,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北京分院注重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力度,帮助化学所培养了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在北京分院的指导下,化学所以万立骏为所长、杨淑霞为党委书记的上届领导班子荣获“北京分院2012年度优秀领导集体”。2012年年底,经过严格考核,产生了新一届化学所领导班子,带领化学所继续全面快速发展。
十年来,在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化学所立足创新实践,发展态势迅猛,2005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和被引用数一直位居全国独立科研机构前列。同时,化学所也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一批杰出化学家和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先后有55位科研骨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9个研究团队获得创新群体基金支持。在落实“率先行动”计划过程中,化学所结合自身实际,凝练目标,统一共识,明确了化学所建设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中心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化学所将以建设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中心为契机,着力汇聚最具创新活力的从事分子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分子科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合作和重大成果产出、有利于促进科教融合的新机制,成为我国分子科学研究领域重大成果的发源地,率先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分子科学研究中心。
二、围绕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一体化国家战略,全面开启科技合作新局面
十年来,北京分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构建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院地合作框架体系,服务于地方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已与所辖区域内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五省市全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不断推动院地双方在不同层面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全面合作。
在北京分院的关心和指导下,化学所基于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有重点的开展面向首都北京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特别是在京津冀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在京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建设等方面,北京分院给予了化学所大力的支持。
1. 搭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过去十年中,北京分院极大地推动了化学所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等省市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支持研究所积极参与创新集群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在北京,积极组织研究所与各区县的科技合作洽谈、推动战略合作,以怀柔区为例,北京分院在搭建长期合作平台、促进项目落地方面给予研究所极大的支持;在天津,基于“中国科学院走进天津”的战略合作关系,北京分院与天津京滨工业园管委会联合推动在化学所武清基地建设技术转移分中心的建设;在内蒙古,结合地方的产业特色,分院大力支持研究所与包钢稀土研究院就稀土的高值化利用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2. 推动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重大项目落户北京,充分利用北京分院的优势资源,加强对科落地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特别是北京市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在京科技成果转化,从资金、平台和体制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化学所也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在北京分院的关心和指导下,先后有“纳米绿色打印制版技术”项目、“纳米磷酸铁锂锂电池电极材料”项目和“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项目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形式落户北京。项目落地后,分院积极推动北京市科委的产业资金扶持项目的产业化推广,并协调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地方的风险投资基金现金入资化学所参股企业,助推项目的快速成长。
3. 注重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通过北京分院的推荐,化学所有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参加了“联想之星CEO班”的特训,有3位管理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联想学院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训班”,4位专职管理人员接受了分院的院地合作培训。多年来,北京分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做好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4. 加强在京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机制,努力营造在京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气氛。为深入落实《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协议》精神,根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关村管委会关于推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转化的奖励办法》有关要求,北京分院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实施转化优秀科研团队和技术转移团队评选和奖励工作。近年来,化学所有获得2项成果奖,3项技术转移组织奖,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在京转化。
三、着力提高京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北京分院成立后,与京区党委一直采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形式合署办公。作为中科院京区各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机构,京区党委多年来一直指导和带领化学所党委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
自2006年起,北京分院率先建立基层党委考核评价制度,为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对基层党委、直属党总支的考核评价工作。化学所第十届、十一届党的委员会,都是在京区党委的指导下,经过严格考核和推选,顺利完成党委考核和换届,形在群众威信高、具有很强的领导和凝心聚力作用党委领导班子集体。
多年来,化学所注重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将党委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融于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研究所的快速发展和率先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在京区党委的指导下,化学所党建工作多次获奖,共荣获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建创新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十年来,化学所以围绕研究所和实验室中心工作促进创新为目标,不断创新思考,在 “聚焦献力”活动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采取课题申请模式,每年有重点地支持2-3个党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基层党支部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党支部和有机固体党支部也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基层党组织,有机固体党支部还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2. 后勤保障工作
十年来,北京分院履职尽责,积极发挥指导、服务、管理和协调的职能,为基层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化学所在行政、房产管理、人才配套服务等方面,在办理毕业生落户、京外调干报批、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接收留学人员进京落户、享受干部医疗待遇手续等方面,在“3H”工程建设方面,均得到了都得到了北京分院的诸多指导和帮助。
北京分院的大力推动下,通过保障房申请绿色渠道,解决了化学所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前后有50多名职工取得了限价商品房,为化学所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北京分院大力实施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近几年建成中国科学院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科学院京区住房资金管理系统,使得化学所房产、土地、维修资金等信息的调用更加快捷、统计数据更加准确,也为决策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北京分院大力推动人防工程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化学所基建项目的实施中多次需要协调人防工程的审批事宜,北京分院的大力支持为推动我所分子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的顺利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所近十年来引进应届毕业生330余人,70%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在学期间均承担或参与了诸多科研项目,绝大多数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人获得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在内的中国科学院、所在高校等相关奖项。应届毕业生是我所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点,是完善和优化我所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力量。当年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获得了包括中国五四奖章、基金委杰出基金等众多荣誉,承担了包括973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
化学所在不断完善科研条件、支撑平台等“硬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服务人才生活和工作的“软环境”,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致研,家属和子女的落户始终关系到科研人员的家庭稳定。近十年,共为86位职工通过干部夫妻两地分居解决了家属和子女落户的难题,为近20位海外回国人员办理了派遣和落户手续,为他们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3H”工程建设方面,院工会积极策划,积极各项开展关爱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十年来,解决了化学所20余位科研骨干子女小初升入学;每年有几十位研究员参加专项体检;为了缓解职工的工作、生活压力,参加院工会组织的科研一线、特殊岗位、优秀职工休养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缓解了工作、生活压力,在职工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来,院工会一贯坚持对困难职工的帮扶送温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十年纪念在即,科学院改革和率先行动的号角也已经吹响,化学所将在北京分院的指导和带领下,继续践行“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精神,牢记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在分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继续与分院共同谱写和谐奋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