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评论
文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2-10-16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毅伟 【字号: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次本土中国人获得专业诺奖。为何是文学而不是其他领域?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从事文学创作往往是个体自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在心理层面表现为“表达的冲动”。这样的冲动源于个体置身于特定的外部环境或背景而激发出的某种强烈的情感。在这种冲动中,表达是最终的目的。而外部环境或背景可以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经历,也可以是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2.充分的自由及自主。只要腾出时间,写作内容是自由和自主的。当然,作家和写手有较大的区别,写手往往是为了生计而写,而真正的作家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等而写,尽管有时也会为环境所困。无论是职业作家还是业余作家,都是看作品,而不是论身份。

3.设备简便易得,只要有时间和空间,有纸和笔就可以进行,对于其他方面的硬件依赖性很少;劳动成果的可能的直接受众很多,文学作品的出版具有很自然的“市场”属性;文学作品往往是以原著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并且越是著名的作品,越是更容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获得优先的选择,而且自古如此。

4.文学具有自然的本土根源和传统。比如,《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其历史积淀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又如,屈原刚正不阿,却遭遇昏君和谗言,“忧愁幽思”而成《离骚》;再比如《古文观止》收录了从周代到明末的200多篇文学作品,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百度百科列举的一些中国古代、近代作家,其作品均根植于本土,并蕴涵着相应的文化及文学传统。

以上几点对每个国家的作家都适用,最主要的,其他领域在中国缺乏本土根源和传统,至少是不丰富、非主流。这就导致了原著及原始经验的缺失。比如,科学名词在转译中会造成微妙的误解,科学知识在重新整理中可能会丧失掉本来面目;特别地,很多教科书不列参考文献;等等。可以说,中国作家是直接从客观世界获取素材,直接从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学习、吸收,而中国理科学者则遇到较大的隔阂。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实验科学,对于硬件设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这些设备及其设计和制造都是长期在发源地积累的结果。虽然说我国学者善于做理论,但正如杨振宁所指出的,只有那些与实验密切联系的理论才可能具有真正的价值。经济学理论性较强,但也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经济实践及发达情况。在落后的经济环境中得出先进的经济理论,似乎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10-16 A3 网谈)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