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得以更多了解中国文学
——温儒敏、孙郁谈莫言获诺奖
发布时间:2012-10-12 来源:文汇报 王乐 【字号: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对于莫言小说的特点,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词描述得很准确。莫言对民间文化的刻画与描写,是具有一定“根基”的,他对于拉美文学魔幻手法的借鉴与运用,使其作品具有相当的历史感,对历史的评价也有其独特的视角。
莫言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作品的传奇色彩异常浓郁,可谓把阅读体验的快感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他作品的鲜明特点。他在展示中国民间生活以及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充满了不少怪异的描写,包括一些性爱描写。这些可能会让人读起来不太舒服、太过“重口味”,但这也许恰恰是莫言有意追求的效果。无论如何,他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揭示中国民间精神的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工夫。
得知莫言获奖的这一刻,自然非常高兴,这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但同时也并不感到奇怪,莫言在当代作家中,即便不一定能称作最优秀的一个,至少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作家。
获奖固然值得欣喜,但没有必要把诺奖看成为“文学的标杆”。从历史上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部分都是高水平作家,然而近些年也有些获奖者,我们在其获奖后找来作品阅读,看完后却发现有些失望。毋庸讳言,这是一个文学堕落的时代,文学似乎已不能独善其身,而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几十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奖考虑更多的还是文学自身的东西,现在则不得不受到国籍、文化背景,甚至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这些一掺杂进来,文学也就不那么纯粹了。所以,真正的作家是耐得住寂寞的,会坚持自己的方向,不会在乎是否得奖。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莫言的作品是一部轰鸣的交响曲。其中,美、辉煌与大气朗然,和丑、猥琐与卑微交织、杂糅在一起。这不同于那种单一的逻辑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表达,在《生死疲劳》、《檀香刑》与《丰乳肥臀》等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莫言的这种方式,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是很少见的。一直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始终属于寂静、萧瑟或是缠绵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学的图景始终很单一。可莫言不同,他居然把大恶、大俗的东西与美好的东西,放在一个调色盘里,把革命、战争、宗教等全部塞进了他笔下的乡土社会,他告诉读者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如何死而复生,一股凌乱、嘈杂、张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的乡土语境跃然纸上。这是他征服了很多读者,包括大量海外读者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可能会让不少人欢欣鼓舞。可在我看来,中国不必要太在意诺奖,没必要依靠某种评奖来作为对自身的评价,这是我们必须要有的自信。各民族文学本有其特异性,诺奖对文学的评价也必然有其局限,肯定会有其他杰出的作家未进入评奖委员会的视野。
莫言获诺奖后,能让更多人、更多其他民族的人了解中国文学,这是莫言获奖的一重意义;而另一种重大的意义在于:莫言对当代汉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进行了一种探索,他以他的方式探索出了一种可能性。但我认为,当代汉语表达的多样性,实际上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理应有更多作家投入到这种多样表达的可能性探索当中去。这应该是莫言对当代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原载于《文汇报》 2012-10-12 09版)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