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大众日报】海洋鱼虾家园如何“修复”
发布时间:2006-07-25 来源:大众日报 李剑桥 马学信 董兴叶 【字号:  

针对海洋资源过度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荒漠化威胁的问题,山东省计划从2005年始,组织实施旨在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3月2日,该行动规划在青岛通过专家组论证。

多种渔汛不复存在

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向记者介绍,我国四大海区近岸和内陆水域是主要经济水生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肥育场,由于污染使其栖息环境遭到破坏,造成饵料生物减少,水生生物亲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力急剧下降,致使大量水生生物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过度捕捞也导致主要经济种资源严重衰退。我国有机动渔船48万多艘,其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历史上曾辉煌过的东海区带鱼冬汛、小黄鱼春汛、马面鲀冬汛与春汛现已不复存在。

为鱼虾营造家园

修复规划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海洋鱼类营造海底家园,建设人工鱼礁。所谓人工鱼礁,是指在适宜水域人工设置各种构造物,包括旧船、轮胎等废弃物,为鱼类等增殖生物营造栖息地,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从而为高效捕捞生产和游钓作业提供基础,推进近海渔业“渔牧化”发展。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域荒漠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国际上已有20多个国家先后进行了人工鱼礁建设,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省计划在重要渔场和近岸优良海域建设大规模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休闲垂钓型鱼礁”等多种类型鱼礁群,争取用10-20年时间,基本构成集海洋资源开发、增殖、海上游钓、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人工牧场”框架。

山东省适宜投放人工鱼礁的海区主要集中在半岛水域。经专家测算,人工鱼礁建设回报丰厚。以投每平方米礁体水域生产1公斤海珍品(鲜品)计,1000万平方米可获1万吨海珍品。修复规划计划到2015年在近海建造10个人工鱼礁示范区,鱼产量可达2万吨,综合产值将达到50多亿元。

营造“海底森林”

所谓“海底森林”实际是海底藻群落,是海洋生态作用十分活跃的一族,它作为光合作用者,其合成的有机物为整个海洋牧食链的第一个环节。海藻林带还是众多水生物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如今荒漠化的水域,也是海藻群落受损的结果。因此,海洋生态修复,首先要保护和大力营造海中林,建设“人工藻场”。

营造“海底森林”,第一需修复因海洋工程建设、航道整治、挖沙、水域污染等被破坏或退化的重要水域生态功能区。采取底质改造、生物控制、底栖生物移植和植被修复等技术和管理措施,修复渔业生态环境。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近年来,水域污染事故和赤潮等水域生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修复行动计划在我省重要的水域生态功能区,有计划地划定污水禁排区、废弃物禁排区,控制陆源污染、海上流动源污染等。同时开展赤潮灾害的早期预警、预报业务运行系统,实施赤潮防灾减灾技术和措施,通过及时转移采捕养殖产品,停止赤潮发生区域养殖纳水,减少赤潮发生对渔业的损失和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刘瑞玉院士说,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欧美、日本等世界渔业发达国家与地区陆续将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和环境保护作为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日本卓有成效的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工作与濑户内海资源修复工程,已成为世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成功范例。

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行动,需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组织领导,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泛支持。

关闭窗口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