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科技教育界纪念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
2010-03-27      人民网 赵永新 [大][中][小]

成就留青史,风范励后人。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3月26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和教育界要继承和发展竺可桢先生未竟的事业,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用科技引领和支撑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和发扬光大他崇高的精神,特别是他毕生倡导的“求是”的科学精神,“努力为国,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情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治学态度,联系实际、不骄不躁、循序渐进的严谨学风;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唯实,开拓创新,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3月7日,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1890—1974)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竺可桢先生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他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他执着的“求是”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办学成就,在我国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之一,领导和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为新中国科技大厦的奠基立业、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路甬祥指出,作为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行者,竺可桢先生始终从科学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学理上大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倾力躬亲,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看,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地关注并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我国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早期探索;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竺可桢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使浙江大学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之一,他执着的求是精神、注重通才教育、尊崇思想自由、教育研究结合等卓越的教育思想,更成为我们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之一,竺可桢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分管生物和地学领域,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全面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秦大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程东红、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原社长翁经义,以及院士代表陶诗言院士、孙鸿烈院士等,从不同方面深切缅怀了竺可桢先生的卓越成就和高尚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