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周尧和>纪念文章
崇高的人生境界——致敬周尧和先生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黄卫东 【字号:  

  只要对周尧和先生的事迹略知一、二的人,在谈及先生时莫不肃然起敬。作为先生的学生,对先生的崇敬之心更是发自肺腑。令学生感受至深的,是先生崇高的人生境界。

  中华文化历来最重视人性关怀,崇尚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中国人在人生境界上的追求,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来概括。在“三立”上成就非凡,则进入“三不朽”的人生最高境界,即:成就道德典范、建立盖世功业、阐发精深言论。先生之所以令世人敬慕,正在于先生具有崇高的人生境界。

  “立言”是学者本份,先生在中国凝固与铸造学界的学术贡献鲜有企及者。

  先生在文革前即是教学楷模,所教《铸造原理》课被树立为国防科工委高等院校的样板示范课。我作为77 级大学生,有幸聆听先生在“文革”后唯一一次为本科生讲授《铸造原理》课,获益惠及我迄今的学术生涯。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述、准确清晰的概念、丝丝入扣的推理、整洁美观的板书、发人深思的问题、以及从无赘言和从不出错的精确,构成一个感染力极强的科学系统。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是扎实准确的知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科学方法,更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被这美仑美奂的精妙学问激发的探索热情。在先生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和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课余兴趣小组,开展了对凝固基本原理和疑难问题的实验探索。这是我在先生引导下走向科学研究的开端,从此而跟随先生逐步进入凝固研究的科学前沿。而先生的教学风范,迄今一直是我提高教学水平的标杆。

  1979年是中国铸造学界值得纪念的一年,世界铸造组织在这一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正式代表席位(在此之前的几届世界铸造会议上,中国铸造学会只能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列席),并把台湾驱逐出去。是年10月,第46届世界铸造会议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每一个具有正式代表席位的国家可以提供唯一的一篇官方论文,代表各自国家在铸造领域的学术水平。刚刚从“文革”的十年休克中苏醒过来的中国学术界,当时还很少有可以向世界展示的学术研究。在全国范围的海选中,先生的“保温冒口研究”一文脱颖而出,成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世界铸造会议的官方论文。论文在大会报告后被评选为会议的优秀论文,世界看到中国铸造界还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中国铸造界也由此鼓起了加速赶超世界学术前沿的信心。先生回校后给学生作了一场报告介绍参加会议的情况,我当时还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坚定了努力学习、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

  在中国凝固学界,先生是开拓者和领路人,在多个重要的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计算机数值模拟今天已经成为凝固与铸造研究的基本工具,但先生于1978 年入校的“文革”后首批硕士生的课题中即安排喻秋平进行凝固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是中国在此领域最早的研究工作之一。此后,先生有不少研究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工作,其中如吴孟怀等一直在这个领域中发展,并跻身国际学术界的前沿水平。

  凝固研究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一门较多地依赖于经验的实验科学。但是在中国停止了科学研究的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凝固科学却经历着脱胎换骨式的发展,凝固理论加强了同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交叉,形成了具有坚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的系统的科学体系,能够在微观层次上准确地揭示凝固过程的机理。1983 年,当国际凝固界的著名学者 W. Kurz 教授到西北工业大学讲学,系统地介绍凝固形态学研究的进展时,国内学术界大多数人这时才第一次接触到凝固科学研究的这一世界前沿方向。而此时,先生已经安排我和师弟黄慆开展凝固形态学的研究。凝固形态学成为我自硕士生以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成为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特色之一,也是我们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主要研究领域。

  快速凝固是现代凝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就在国内学术界都在追踪国外进行急冷快速凝固研究时,先生独辟蹊径,安排师弟魏炳波进行深过冷快速凝固研究。魏炳波和杨根仓教授此后一直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做出了许多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由此形成了西北工业大学凝固研究的另一个学术特色。

  “立功”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主要是讲帝王将相们开疆拓土、平定四方的盖世功业,似乎与学者无关。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把学者在发展先进技术并服务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申理解为“立功”。

  先生历来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把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先生在建立了保温冒口的理论基础之后,即行倡导保温冒口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领导实验室研究出优质的保温冒口材料,并进行了保温冒口和保温补贴的工艺应用研究,在铸造生产中广泛应用。1985 年,“保温冒口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如今,保温冒口已经在全国铸造工业中大面积推广,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先生主持的大型铸钢件凝固控制项目是“六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利用先生擅长的凝固热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葛洲坝大型水轮机叶片铸造成形及 30 万千瓦发电机组高压外缸铸件的凝固质量问题;克服了因补焊而产生的叶片气蚀现象,叶片寿命提高 20%;获得了 1986 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生长期致力于解决铸件“傻大笨粗”的缺点,1987 年指导研究生曾建民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把获得优质铸件的各种最佳条件荟萃到一起,形成了轻合金大型复杂薄壁铸件最先进的铸造工艺技术,获得了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近二十年来,先生同弟子们应用调压成形精铸法解决了航空航天航海工业领域的许多铸造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国防工业领域的铸造技术能力。

  先生的思想与时俱进,总是以敏锐的眼光关注着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的新需求。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主题,先生随即提出“生态材料学”的新研究方向,不但建立了金属合金中杂质电磁净化的科学基础,还发展出工程化应用水平的金属电磁净化设备,在多家大型企业获得应用。

  然而,先生让世人最为崇敬的地方,还是他高洁的人品。我们由此可以理解“立德”作为“三立”之首在中华文化中的永恒魅力。

  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诚实正直,任何事情一律通过正规渠道和规范的方式处理,对人和事的评价总是极尽理性、客观,这种原则,在先生那里是永远如一的。当今中国的学者很少有人能完全摆脱浮躁之风的影响,而先生那里却是一块真正的净土。先生没有任何“公关”来的科研项目,对科研“公关”持一种本能的厌恶态度。先生最重视的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跟先生所做的项目全部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以远溯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先生对于争取科学基金项目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在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基金项目申报渠道的时候,先生已经两度获得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先生重视科学基金的原因,我想主要在于其立项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是国内最好的,也许唯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仅凭申请书的学术质量而获资助。在我参加的先生主持的多个科学基金项目中,先生让我参与了申请书起草、立项答辩、课题执行和总结汇报的全过程,所以我非常清楚先生的努力完全限于学术领域。

  

  无论做学问还是作人,先生都是极其严谨的。先生之严,让学生无不敬畏。他要求研究要有新意、有高起点、高要求,平庸在先生这里是过不去的;他要求精准,大至选题立意、研究方案,小至一个错别字、误用标点符号,他都是一丝不苟,任何错误和含糊是很难过关的。他自己的文字、讲话总是极其简洁、精准,而弟子们要想写出让先生一字不改的文章,实在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先生言行谨慎,决不轻易表态,而一旦表态,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意见,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先生是最守“规矩”的人,集体活动、会议、约见等总是准时到达,如有意外原因不能参加预定活动,一定会提前请假,不论这活动是多普通。

  而在学问和作人之外,先生对他人又是非常宽容和谦逊平和,即使对学生、对工人也无半点盛气凌人的架势。先生从不给人添麻烦,也从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不敬,即使是那些曾经深深地伤害过他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依然是鼎力相助。

  先生在学术上求新、求高、求精、求准,在生活上却永远平淡无求。以贵为院士的身份,先生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却总是公交系统,很少“打的”。一次外出返校,半途中公共汽车因故障不能继续前行,先生即下车步行半小时回校。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正直、严谨、宽容和平淡无求之中,方显出先生德行的高远。

  先生崇高的人生境界永远是弟子向往的彼岸。

(责任编辑:程博)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