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闵乃本>纪念文章
闵乃本去世 有颗小行星跟他同名
发布时间:2018-10-07 来源: 【字号: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闵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16日17时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岁。

  “一个人一辈子,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东西。”闵乃本院士的两位弟子陆延青教授和吴迪教授,都记得老师的这句谆谆教诲。“他教会了晚辈,什么是知识分子的眼界和担当。”

  用一生来实践“知识分子的担当”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毕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闵乃本院士曾经多次这样表明自己的心迹。

  上世纪50年代末,闵乃本在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教授的带领下,闯入当时国内尚是空白的晶体缺陷研究领域。70年代起,闵乃本开始对晶体生长进行研究。1982年,他的41万字专著《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问世,成为当时国际上第一本全面论述晶体生长的理论专著。

  1983年,闵乃本在美国犹他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成功解答“晶体表面粗糙化”这一难题,被国际晶体生长学界誉为“近10年来晶体生长理论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他也因此获得美国“大力神”奖。美国晶体生长协会副主席罗森伯格教授主动提出与他签订10年工作合同,他没有心动,而是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

  1990年,闵乃本和朱永元提出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预言在一块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里面可以出现多种波长,即多种颜色的激光。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物理评论B》上发表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下定决心要制备出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

  闵乃本常常对学生们说,“基础研究成果还需演示出来,才能吸引工业界、应用界的关注。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历史责任。”当时,课题组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实验验证很困难。可是,闵乃本没有退却,仍然决心制备准周期超晶格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终于,研究组于1996年制备出同时能出两种颜色激光的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这项工作成果发表在世界级学术刊物《科学》上,还吸引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批科学家纷纷介入,使这一冷门领域逐渐走向热门。而此前,闵乃本带着研究组坐了十多年的“冷板凳”。一组清晰的数据佐证了这段历史——1980年至1990年,国际上相关论文总数约有20余篇,闵乃本研究组就贡献了9篇。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